兩人回到婚房正是湊巧,早膳已經領回來了。南三所的小廚房雖是公用的小廚房,但是卻是距離近,因此早膳領回來的時候還冒着熱氣,要是禦膳房估計就隻剩下溫熱了。
早膳的口味清淡,不宜食用刺|激油膩的食物,是為了溫養腸胃。主要是小米粥和小籠包之類的吃食,當然為了不單調,另加了幾樣滋味好的小菜。這是玉舒平日在家的習慣,但不知道胤祐是否習慣。想來南三所準備了這些食物,肯定不會有胤祐無法食用的食材,但是他的喜好,卻不是玉舒一時半會能夠了解清楚的,因此就按照自己的口味來了。
既然不知道胤祐的口味,與其猜測,不如滿足自己的口味。玉舒雖做了這樣的決定,但開始用膳的還是不免有些緊張。
玉舒夾了一個小籠包,放到嘴邊咬一小口,濃郁的湯汁便滑入口中。湯汁濃郁卻不顯得油膩,再加上一口餡料更是香進胃裡。玉舒有些驚喜,昨夜聽了李多福說南三所的優點是距離近,禦膳房的膳食味道好,因此有了心理準備,以為南三所的廚子手藝不好,沒想到給了玉舒如此驚喜。
也對,南三所小廚房也是給皇子做菜的,手藝肯定不會差。玉舒回過神,明白是自己誤會了,不過對于比南三所小廚房更好吃的禦膳房愈加期待了。
“今日的早餐可和爺的口味?”玉舒三下五除二解決小籠包,出聲詢問。如果有自己喜好,明日就一起準備上。
胤祐吃飯就不似玉舒那般斯文,小籠包一口一個,不過也幸虧不是剛出鍋的,否則估計就要被湯汁燙傷了。聽到玉舒的問題,胤祐心思敏感,這一問就明白玉舒的心思。
福晉這是想了解自己的喜好呢?胤祐心裡直冒泡,面上卻還是端正無比,不過溫柔的語氣卻還是透露了他的心情。
“我對于吃食不挑剔,向來是膳房做了什麼就吃什麼,并沒有多費心思。”胤祐回答。康熙對于阿哥們向來要求嚴格,無論是學習騎射還是平日生活行為準則,康熙對此都有嚴格的标準,同樣阿哥們極為崇拜他們的阿瑪康熙,日常習慣潛移默化的受到康熙的影響。
“福晉有什麼喜歡的,去小廚房點菜就行,不需要顧忌什麼,五哥院子裡也經常點菜,沒人會多嘴。”胤祐看着玉舒的模樣,想着成婚之前派人打聽的消息,福晉應該是個愛吃也會吃的,沒道理在宮裡約束自己。
“我記下了。”聽到胤祐的話,玉舒就明白了他的擔心,這是害怕自己不好意思點菜,怕委屈自己。雖說玉舒膽子可不小,也不會因為在宮裡怕人說嘴就不敢經常點菜,但是胤祐的關心還是讓玉舒心裡舒坦許多。
兩人吃完早膳就要去給乾清宮康熙請安。兩人這時候去時間正好是康熙早朝結束,等到給康熙請晚安就要去甯壽宮給太後請安,因為如今康熙後宮沒有皇後,佟妃雖掌管權利,但是既不是皇後或是副後,也不是皇子生母,因此胤祐與玉舒無需去景仁拜見。給太後請安後就可以去啟祥宮成嫔請安。
從南三所到乾清宮有不少的距離,好在玉舒和胤祐出發的比較早,因此時間充裕,可以慢慢走過去,也不會因為趕路導緻失态。
梁九功一直候在康熙身邊,随時可以聽從康熙的吩咐,當然還要随時注意着皇上的狀态,茶水涼了要立馬換上,缺了東西要不經意間補上去。這份本事不是誰都有的,梁九功也因為這個本事,從數千人中脫穎而出,慢慢的得到康熙的重任。
他知道今天是七阿哥和七福晉來請安的日子,早早的就派人在外面接應,等到七阿哥與七福晉過來,就直接給皇上彙報。
梁九功看到門口小太監的手勢,說明七阿哥和七福晉來了。
“主子爺,七阿哥與七福晉來給您請安了。”梁九功恭敬的說。
“嗯,讓他們進來吧。”康熙放下手中的折子,對梁九功吩咐。康熙的兒子多,如今已經成婚的也不少,康熙已經沒了一開始兒子兒子請安時的激動,不過總歸是高興的。
更何況成婚的兒子還是康熙一直憂心終身大事的胤祐。
“兒臣給皇阿瑪請安。”
“兒臣給皇阿瑪請安。”
胤祐和玉舒兩人被梁九功引進宮殿,等見到康熙的身影,連忙請安。
“起來吧。”康熙喝了兩人敬的茶,“梁九功。”
梁九功不用康熙多吩咐,就明白康熙的要求,連忙讓小太監給胤祐玉舒兩人準備座位,茶水點心也一一盛上。
康熙看着胤祐,心中複雜。康熙因為胤祐生來足疾,是有過不滿的。康熙并不相信天降不詳,映射自己德行有虧的話,但是不可否認胤祐的足疾,給了亂臣賊黨攻讦的借口。因此康熙最初不免遷怒到了胤祐身上。
可是胤祐又是剛出生的孩子,又能知道什麼呢?康熙能做的就是無視,不過私下裡讓底下人仔細照顧,太醫也是每日候着,畢竟是自己的兒子。因此對于胤祐小時候的模樣,康熙幾乎沒有印象,後來與胤祐的相處還是從胤祐在尚書房學習時開始的。
“胤祐,成了婚就要和福晉好好相處,可不能再犯犟脾氣。”康熙調侃,“朕還記得你小時候學騎馬,最開始學不會。其他課老師說你逃課了,鬧的大動靜去找你,最後發現你還在學騎馬呢!”
這樣說着康熙又想起了當時胤祐的模樣,五六歲的年紀,本就因左腳力氣不穩不好上馬,硬是學着不擅長的右腳支撐,左腿翻胯,不知其中廢了多少功夫。學會上馬後高興的模樣更是讓胤祐印象深刻。那是康熙就知道胤祐雖然天生有疾,但是跟其他幾個兄弟并不差什麼。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