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非就是史蒂文會不會因為對維多利亞的個人看法,導緻他刻意不選擇這個“最好的選擇”。
維多利亞需要相當大面積的普通人物好感度,商業片花瓶女主演隻要爆了一部,就能迅速打響她的知名度。
這是一條捷徑,至于要不要追求藝術片演技的雕琢,那都是成名後需要再次轉型她才會考慮的問題。
維多利亞對自己目前的定位路線認知非常的清晰——女明星路線。
但哪怕是個花瓶,也得是個頂級花瓶,全球知名的那種。
重要攻略對象風險太大,盡量能不碰就不碰。
重要人物可以适當接觸。
普通人物才是她的重中之重。
蚊子再小也是肉,而且積少成多反噬又小。
如果是全球範圍的成名,好感值加起來,想必是相當可觀的一個數字。
她選擇《變形金剛》,《變形金剛》選擇她,其實是雙赢的局面。
一周後,維多利亞就收到了來自邁克爾·貝助理的電話,通知她前去簽約。
看來史蒂文最終還是決定,再給她最後一個機會了。
就在這個電話挂斷的當天,圈内消息靈通的三家經紀公司紛紛聯系上了她。
CAA、WME、UTA
如果說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是維多利亞為自己準備的第一個“靠山”,那麼一個強大的經紀公司就是另一個。
維多利亞穿來第一天就開除了自己的經理人瑪莎,卻在之後一直沒有主動去找上那些經紀公司,除了得先用點手段續命外,就是因為倒貼的和搶來的,待遇截然不同。
她主動上門倒貼,那些眼高于頂的經紀公司開出來的合同待遇,與他們互相競争打搶能開出來一次比一次高的待遇,是完全兩個概念。
其實維多利亞開除經理人這個消息當天就給傳了出去,《花花公子》拍攝場地可有不少眼線。
但在這些經紀公司眼裡,盡管那個讨人厭的母親消失了,一個雜志封面,也還沒發刊,哪怕與萊昂納多出了個绯聞頭條,也不足以讓他們提前下注看好。
畢竟維多利亞·勞德這個名字,可是有“前科”的。
沒有大人物在後面背書,誰敢信她不會重蹈覆轍?
《變形金剛》,才是維多利亞的關鍵籌碼。
盡管史蒂文對她的好感值至今還是負數,可圈内人不知道。
在圈内人眼裡,史蒂文是又站在她的背後,又一次給了她機會。
這是壓根沒有放棄捧她的訊号啊!
難道這名好萊塢衆所周知的堕落童星,又要重新崛起了嗎?!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這位好萊塢大人物的“看好”,就非常值得圈内各大經紀公司聞風而動提前下注了。
維多利亞拿下《變形金剛》的舉動,屬實是一箭多雕。
在幾個經紀公司之間來回博弈、來回扯大旗狐假虎威之後,維多利亞最終選擇了給她開出最好待遇的CAA進行簽約。
其實十三年前,早在維多利亞·勞德(原身)被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挑中,出演了《侏羅紀公園》時,CAA向她伸出過橄榄枝。
然而維多利亞卻拒絕了。
準确來說,不是維多利亞拒絕的,是當時的經理人瑪莎替原身拒絕的。
但這對CAA來說是一個意思,沒差。
瑪莎拒絕的理由也很簡單,藝人簽署經紀公司是要抽取最多10%傭金的。
這不是在往她身上搶錢割肉呢麼?
問就是不符合女兒的職業規劃。
輕笑了聲,維多利亞将這個目光短淺的母親丢進記憶的角落。
現在和CAA一簽約,維多利亞就輕松了不少。
一個強大的經紀公司能帶來的便利實在是太多了,不僅是片約的問題,還有各方各面的機會與渠道。
而CAA正是這樣一個強大的經紀公司,其打包服務也是圈内圈外皆知。
對目前的維多利亞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CAA打包了什麼項目,就會在CAA内部公開。
這個項目的所有人員,從男女主角等演員到編劇、導演等,制片方必須都在CAA旗下藝人裡頭選。
沒錯,CAA的打包服務就是這麼霸道。
但對制片方來說,其實也很方便,省了非常多的麻煩。
畢竟CAA的人才庫發展到如今,已是非常齊全的。
對于CAA的藝人來說,也是一個利好,因為大量資源都在公司内部流通了,有了個靠山。
哪怕是公司内部有些競争,這個競争壓力也比在整個好萊塢市場去競争要小的多。
CAA的簽約演員,也基本不用擔心沒有戲可演。
針對合約待遇的不同,每個演員能接觸到的資源層級也是不同的。
這也是為什麼維多利亞選擇先搞定《變形金剛》再搞定經紀公司的原因。
CAA并不設定專屬經紀人,每位藝人都會有4-5個經紀人服務,經紀人之間各有分工,1個影視,2-3個文學,還有1個負責特殊的機遇。
所以其簽約藝人就算對其中一個不滿意,内部換一個也完全不影響這個藝人還是CAA旗下。
對公司來說,這也是防止高級經紀人帶着客戶出走,成立新公司來打擂台的情況。
先與維多利亞接觸聯絡的是一名叫做邁爾斯·喬森的經紀人,也是他負責跟維多利亞簽約。
之後幾天裡,布魯斯·史密斯、安德魯·約翰遜、卡爾·泰勒這三位經紀人也陸續發來了消息。
負責電影電視劇劇本的經紀人給她帶來了不少資源,維多利亞一一看過後也挑了一些出來。
雖然維多利亞個人非常看好《變形金剛》這個項目,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這個項目要是票房慘敗了呢?
聰明人的雞蛋從來都不會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目前圈内商業片大制作的女主演,可不止《變形金剛》這一個。
她如今在CAA的待遇大緻也是C+到B級,盡管這些資源是公司内部那些A和B級演員們挑剩下的,但可以選擇的範圍依舊還是挺多。
就光電影項目裡,就有《速度與激情3》、新版《007》、《碟中諜3》這種投資規模較大的商業片。
她的經紀人能給她推這幾個項目的女主演,要麼就是因為空缺的女主角都是女花瓶角色,沒有挖掘空間,公司AB級的女演員們看不上;要麼就是項目背後的制片方變動有影響,比如新版《007》這個項目,一開始歸屬于米高梅,可誰又能想到米高梅轟然倒下了呢?
電視劇項目就更多,《超能英雄》《實習醫生格蕾》《識骨尋蹤》《邪惡力量》《越獄》《犯罪心理》《嗜血法醫》等等……
能不能拿到是另一回事,如今平台和機會都已經遞到手裡了,那也沒有送出去的道理。
她除了《碟中諜》第三部外,有一個算一個,需要去試鏡地點試鏡的,全都去面了個遍,不需要去面的,也寄過去了自己的試鏡錄影帶,接下來這段時間把自己忙成了陀螺。
直到《花花公子》月刊發售那天,她接到經紀人邁爾斯的電話,這才想起來去外面看看銷售情況。
在美國,報刊雜志的發行銷售一般分為三種方式。
家庭投遞、街頭零售、郵寄。
如日刊這種報紙,大多是以家庭投遞為主要銷售渠道,住宅區每天早上六點前,大多數房子門前的草地上都會有投遞的一兩份報紙。
許多美國中學生做兼職就幹的是這種投遞分發的活。
街頭零售同樣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銷售渠道,這又分為了售報機銷售(美國很多報紙都有自己的專用售報機,往裡投币即可開箱取報)、超市代銷和報攤銷售。
維多利亞今天準備出門瞧瞧的,就是超市和報攤的銷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