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連着忙了好幾日,天氣都已經開始逐漸炎熱起來,最近下了幾場小雨,大樹他們還給磚窯上方加蓋了一個茅草屋頂,防止雨水淋進去。
這天,因為下雨,下午的時候魏靈坐在土地廟大殿的門檻上,正看着從屋檐落下的雨簾發呆。
突然聽到池邈的大嗓門比人先到,“魏靈~你那個什麼枇杷膏還有嗎?再給我拿點。”
話音落下的時候,看到撐着一把油紙傘,但是前胸的衣衫還是濕了一片的池邈走進前院。
“枇杷膏?沒有多餘得了,剩下的我們自己用來泡水喝的。”
說到這裡,魏靈猛地想起來,這幾日倒是忘記了去醫館問問這川貝枇杷膏的效果怎麼樣了,她看着池邈收傘,“怎麼,這藥的效果可以?”
“可以可以,何止是可以,效果非常的好。”池邈彎下腰,把臉伸到魏靈的臉前面差不多一拳的距離,“所以,我今天是來問,還有沒有再分我點,或者你再做一些,我可是拿錢買的。”
看魏靈那若有所思的模樣,池邈還想再說些好話,但還沒得及開口,胳膊就被人一把拉開,痛的他龇牙咧嘴的,回頭正要開罵,就看到崔珩黑着一張臉看他,手還沒放開他的胳膊。
“說話就說話,距離她遠些。”
“诶...诶,你這恩将仇報啊,我可算是你的救命恩人。”
崔珩懶得理他,一把放開他的胳膊就進去裡面堆他的柴火了,現在他的傷好多了,平常沒事就上山拾些柴火,今日下雨就在屋裡把柴火都掰小然後碼放在牆邊,方便取用。
“你這人,真是。”池邈氣的拿手指他,但是對方完全不搭理他,跺了下腳,揉着胳膊又來跟魏靈商量制藥的事情,這次沒敢靠太近,語氣和姿勢都是規規矩矩的。
魏靈答應這幾天買好材料,給他多做一些,然後想着明日去鎮上,要到醫館那邊看看問問情況。
第二天,隔壁村的果農送枇杷來的時候,魏靈交代他明日多送兩筐,到鎮上送完貨,就去了醫館,剛走到門口,坐館大夫看見是她,立馬就從櫃台裡走出來。
“姑娘,你可總算來了,上次也沒留個地址,這幾日我想找你都沒處找去。”
“哈哈,上次太匆忙,忘記給您留地址了,怎麼,是枇杷膏起效果了,您覺得可以寄售是嗎?”魏靈不好意思地說到。
“好,效果很好,尤其是針對小兒。”大夫摸了摸長須,“這良藥苦口,所以小兒喂藥都很難,那日老夫給趙員外家的小公子開了這枇杷膏,過了幾日趙府給送過來一份大禮感謝,說是這趙小公子以前病了,次次吃藥都要一群人哄上半天才肯吃,所以這病總是好得慢。”
魏靈聯想到自己小時候生病因為藥苦鬧着不吃藥的模樣,深有同感地點點頭。
大夫繼續說到,“但這藥不止是好入口這一個優點,止咳祛痰的效果也是遠勝于其他湯藥的,吃起來也方便,不需要熬制。”
“所以說,醫館是同意寄售了?收益分成的話,您這邊有什麼想法沒有?”
“我們醫館慣來是沒有寄售的做法的,姑娘可以考慮直接供貨,按照每月固定的數量供應給醫館。”
這樣也行,而且不用承擔賣不出去的損耗,魏靈欣然同意,雙方談定由醫館訂購瓷瓶,然後按照一瓶三十文的價格,每月供應三百瓶。魏靈還覺得量多了,但老大夫說,他們仁善堂在縣城也有一家,所以這貨其實是供兩家使用的。
契約簽好後,老大夫問到,“姑娘,明日可不可以先帶兩瓶過來,原是這趙家的姻親縣城王家前兩日聽說枇杷膏的效果,想買些給王家老太太用,老太太常年咳嗽痰濕,看了許多大夫也不見好。聽趙家說了這藥,也想買來試試,但是奈何醫館這邊也沒有了,這不,前兩日也一直沒找着姑娘您的下落。”
魏靈同意明日先送兩瓶過來,她直接在醫館裡抓了需要用到的川貝母,問了居然還有罂粟殼,這個加到枇杷膏裡,效果能翻倍,就是不能多用容易成瘾,就也買了些。
說話的時候發現還有八角、桂皮等香料售賣,原來在古代這些并不作香料使用,而是藥材,魏靈都要了些,準備回去鹵肉吃,順便犒勞下最近幫忙蓋房的人,大家都很幸苦。
從醫館出來,又讓三大爺駕車去了西邊的集市上,在那買了一口更大的陶鍋,還買了幾個小的瓷瓶,又到肉鋪買了幾斤肉和兩隻豬蹄,看到豬頭還沒賣出去,問了問價格。
她們最近常來,那屠戶也認得了,直接說到:“這豬頭除非祭祀,一般沒人買,都是便宜搭着肉賣的,姑娘你要就二十文錢拿走。”于是乎,魏靈她們又抱走一個豬頭。
回去把這些都用香料鹵上,房子已經蓋的差不多了,兩天後的屋頂封頂後,她們就可以入住了,到時候進新房,要請大家過來吃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