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埔大井東47号,這個位于曆史長河中的小巷,自古以來就承載着無數的故事與傳說。據說,這裡曾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童年寓所,那個年代,這裡的每一磚一瓦都似乎浸潤着詩人的才情與豪氣。
那是一處古老的四合院,青石闆鋪成的小徑蜿蜒曲折,兩旁的老槐樹郁郁蔥蔥,枝葉間灑下的斑駁光影仿佛在講述着歲月的滄桑。每當夜幕降臨,月光如水,灑在李白的窗前,他常常在燭火下揮毫潑墨,詩行如泉水般湧出,那些脍炙人口的詩句,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便是在這靜谧的夜晚誕生。
李白的母親,一位溫婉賢淑的女子,她用智慧與愛心滋養着李白的詩魂。在那間樸素的書房裡,她教他讀書識字,吟詩作畫,使他在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了對文學的熱愛和對世界的獨特感知。她常說:“詩詞是生活的調味品,也是情感的寄托,你要用心去感受,用筆去描繪。”
每當春天來臨,東埔大井東47号的庭院裡,桃花盛開,李白會獨自一人漫步其中,沉醉于花香與詩意的交融。他坐在石凳上,望着滿樹繁花,靈感如潮,于是便有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佳句,這深情的詩句,至今仍回蕩在人們的心中。
然而,時光荏苒,李白終究要離開這個給他溫暖與靈感的地方。他帶着母親的期望,懷揣着對未知世界的向往,踏上了求學之路。東埔大井東47号,成了他心中永遠的詩源,而那條曾經無數次踏過的青石闆路,仿佛還能聽見他的足音,感受到他的豪情。
如今,東埔大井東47号雖已不再是李白的居所,但它依舊保留着那份曆史的痕迹,吸引着文人墨客前來尋覓詩人的足迹。每當月明星稀,遊客們會在那棵老槐樹下仰望星空,想象着千年之前的那個夜晚,李白是否也曾在此仰望,心中充滿詩意?
歲月流轉,但東埔大井東47号的故事并未消逝,反而在每個熱愛詩歌的人心中生根發芽,成為了一段永恒的記憶。這裡,不僅是李白的起點,也是無數人心中追尋夢想的起點,一個關于詩歌、關于家國、關于人生的起點。
破石頭房與詩仙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