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到農忙,這時候又快午時了,走在路上也看不到幾個旁人,遇見淨是自己村裡人,吃的是油光滿面,個個臉上都帶着滿足。
一路上打着招呼,走走停停的,等到了鎮上,早就過了飯點,大街上都沒幾個人。
停下腳步,幾人不約而同的左右打量着四周。
“咱們去哪家啊?”
他們這鎮子雖說不大,飯館還是有幾家的。
秋桂花思索一下就道:“去阿文飯館,到底開這麼多年了。”
這開店的人都是一個鎮上的,就是沒下過館子的人, 也知道些情況。
阿文飯館在南街,那是老闆自己家的地方蓋了一座二層小樓。步行要遠些,都快出鎮子了。說起來這飯館開的時間,比石青越都大了幾年。後面就是有新開的飯館,地方更大更敞亮,念舊的人還是會多走幾步路去他家吃飯。
“行,聽娘的,就去那兒。”
剛走到門口,那負責招呼客人的小哥就殷勤的迎了上來,“諸位裡面請,幾位客官是槐山村的鄉親吧,有福,有福。”
小哥這一中午送走幾波槐山村的人了,一眼就看到他們手裡提着籃子,那裡面的排骨露出來一角。
“小哥,你家這館子從新起了。”
剛剛秋桂花遠遠瞧着,心裡有些遲疑,要不是看門上挂的招牌還是阿文飯館,她都以為走錯地方了。以前那個擁擠的小樓不見了,現在這個瞧着可比其他飯館還大還敞亮。
“是啊,客官好久沒過來了吧,就前兩個月才重新開張。咱家現在地方大了,不僅簡單吃飯,還接各種紅白宴席,可以自己備食材,價格是要比鄉廚貴些,不過面上好看啊。”小哥說着,将幾人請進了大堂。
飯館已經過了忙碌的時候,葉遇舒進來一瞧,就還剩兩桌客人在。
“現在人不多,客官看看是在一樓大堂坐,還是上二樓,随便選,二樓現在兩面帶窗,朝南那個正好能看到鎮外那個湖。”
一個小湖,邊上種了幾顆柳樹,給不下鄉的人看看還行,像他們這樣,可沒覺得有什麼新奇好看的。
“不折騰了,就在樓下吧。”
帶他們落座,小哥接過石青越手裡的籃子,又笑着問道:“客官這排骨是要怎麼個吃法?”
“随師傅燒吧,就是那下面有一點幹菇子,麻煩一塊給燒了。”
比起自家園子裡種的菜,秋桂花看得出葉遇舒更愛吃這些山貨,所以走時抓了把菇子放進去。
“诶。”秋桂花又想起什麼,叫住準備離開的小哥,“小哥,問下這個要給多少錢啊。”
秋桂花點點那籃子裡的排骨。
“客官您這塊排骨大些,說實在的,這野豬腥味也重些,大料還要多加,我估摸着得二十文了。不過您幾位要是一頓吃不完,咱這也有油紙荷葉給您打包回去,方便的很。”
排骨廢柴火,又要多加料,二十文屬實不算貴了。再說秋桂花把分到的這塊排骨都帶來,就是有這個心思的,既然來了,隻嘗那一點半星的不夠費事的。
瑩哥兒小,又是頭回下館子,難得他還有腼腆的時候,從進來安靜到現在,頭都沒敢亂轉。葉遇舒從前在家倒是下過館子,可都是好久之前的事了,不免好奇的四處看看。
桌子中間立着一小卷竹簡,那是菜單,不僅刻着菜名還貼心标着價錢。不過幾人沒打算看,他們都不識字,葉遇舒好一點,他識數,便擡手拿過菜單,想看看這裡大概的價格。
一看,他發現這菜單反正兩面刻了不一樣的東西。一面刻着文字,一面刻着食材本身大概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