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嫚與崔望的事在她這裡不過是個小插曲,等到方慧回門大家在小築聚一聚知道她在孫家過得好姜嫚就往青州走了。
青州的生意沒什麼大風浪,李香琬略問問知道沒什麼大事就忙新一季的成品推廣和與來與她協商其他州府售賣玻璃的商号。
姜嫚見她應付自如就出去上了馬車往如意錦袋工坊和錢蕪的食肆走,錢蕪見她來,報了一連串的鮮貨就見自己阿娘把姜嫚拉進工坊,努努嘴自去忙。
姜嫚進到工坊看到十多人按照流程有說有笑的做東西,見到姜嫚進來還想起身行禮,姜嫚擺擺手,錢母就笑着讓他們忙去自己帶人驗收成品。、
“如今一個月能出品百來盒,一盒十個按照您的想法,熏了五六種花香果香和松香的,最近改進工藝,東西能耐用到一個用十次以上,而且老錢他們幾兄弟索性找了片海區用船圍起來養殖哪幾類魚,這樣不用擔心捕魚過度。”
嗯,這還是想到可持續發展,姜嫚比了個大拇指,錢母爽朗的笑了幾聲,拿過溫在小紅爐上的姜茶給姜嫚倒了一杯,“都是從他爹打魚的經驗,有些好賣的魚我們也找了地方圍起來養,就是風浪一大總歸會有損失,不然幾十年前的動亂咋活的下來。”
“自聖人繼位到現在已經安穩許多了,邊疆打了幾次大仗安穩下來,如今國泰民安都衣食富足。”
“也得遇上您,不然我們就是再苦再累也是夠吃,哪能有餘錢讓孩子們上私塾讀書,而且上次我還聽說你們上京那邊還請了女先生給教書識字,咱們這邊要是也能有就好了。”
姜嫚聽到她這話會心一笑,“怎麼?阿蕪的意思?”
“她就不愛讀書,不是她小時我壓着她跟着一個落魄的書生學了幾天的字,她連她名字都認不得,她這個蕪啊,也是那書生改了同音字,我其實是為咱漁村的孩子們,男孩子可以去私塾讀書但也是多跟着出去捕魚,但女孩子若能識文斷字,哪怕到鎮上縣裡給繡莊香粉鋪子做夥計做記賬先生也是一條出路。”
“行,您這個提議我找找,畢竟何先生也是我的友人推薦的,青州這邊要找還真需要時間,又或者她們願意過來青州。”
錢母知道找一個好的先生不容易,女先生更難,但是她家裡日子過好了,也想為漁村裡的孩子們找一條路子。
姜嫚看了工坊的流程沒有什麼大問題,讓錢母把貨準備好明日送到倉庫那邊送到上京便出門左拐到錢蕪的食肆去了。
錢蕪給她先上了一碗熱乎乎的魚丸湯,然後再陸續上其他幾道菜,姜嫚一個人吃不了許多,就隻留三道加一碗魚茸面,錢蕪知道她食量,揮揮手讓小丫頭把多的菜拿下去分吃了,自己也舀了一碗魚茸面吃。
“我娘今天是不是跟你念叨請女先生的事了?”吃沒幾口錢蕪就開口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