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絡說:“這幾天我看到新來的女孩變了口音,學本地人說話。還跟她說不用那樣,鄉音是最美的語言。她不理解。”
經秋說:“被别人否定了她鄉音,都覺得她鄉音土吧。有些人是一種優越感,貶低别人的鄉音,自己的鄉音卻得到了利益嗎?”
唐絡說:“不清楚是否得到利益。但就算主流都貶低自己的鄉音,自己也随大流不好,覺得土,可是多少年後會後悔改變鄉音吧。堅持自己堅持原生态是好的。”
經秋說:“那有的人會多個地方的語言,也保留鄉音,都好。”
唐絡說:“那種人不一樣。不應該歧視某種語言是土的,語言都是用來溝通的。這種歧視是對說這種語言的人的傷害,也強迫了這些人說别的語言,背棄了原來的語言和說原來語言的那些人。”
經秋說:“這種事普遍了。本地是繁華一些,也惡多。”
唐絡說:“再就是撞衫問題。覺得什麼衣服美,就買了,沒意識到撞衫問題。或者覺得撞衫沒什麼,各人穿各人的,各有自己特色。可是有人就介意撞衫,認為每個人有自己特點,也表現在選擇衣服上,不想和别人一樣的衣服。”
經秋說:“商店賣衣服很少單獨訂做,都是批發的,撞衫就常遇見了。窮人沒辦法扔掉衣服,還可以穿、是衣服就不會扔。風俗應該是也不怕撞衫。有錢人才注重撞衫吧。”
唐絡說:“以後我父母去世的時候,想把他們骨灰埋在本地,不想埋在老家,我拜祭方便。”
經秋說:“不吉利。”
唐絡是:“以後會發生的 。”
經秋說:“你不能說不方便。你多站在父母立場去想想問題。葉落歸根,老人都是這麼想的。不要勉強。”
唐絡說:“嗯,還是尊重他們意見。有人是執着于故土。埋在老家,以後就是荒墳了,有孩子,孩子也不會探望的。我老了可能也回不去探望了。”
經秋說:“那就得看看你心裡是不是還記挂着他們了。”
唐絡說:“跟記挂着沒關系,是沒能力探望了。”
經秋說:“不要求你能天天回去祭拜他們,逢年過節的,你能回去祭拜一下就很好。等你老了沒有能力的時候,也就不是你該操心的時候了。”
唐絡說:“不希望活着卻沒法探望。老了難探望,不方便也是事實。”
經秋說:“這都是以後的事兒,還不知道怎麼發展呢,你就别考慮那麼長遠了。”
唐絡說:“得考慮長遠,不能事到臨頭不知咋辦。我認同你說的落葉歸根,他們跟村裡人一起在山頭上,可能更高興。看情況吧,如果我在本地結婚孩子在本地居住,還是建議一下他們在本地。人家都是祖先牌位在一起的。”
經秋說:“這種建議你連說也别說。你還不如直接問他們的意見。你可以問問他們是怎麼安排和打算的。你的建議就爛在肚子裡吧。”
唐絡說:“我不會爛在肚子裡的。我覺得他們跟家人在一起也可以,但還是尊重他們的意見。”
經秋說:“你要是把你的建議說出來,他們就會很為難。”
唐絡說:“不會的,他們想咋就咋,一直是這樣。我也是想咋就咋,我們家人都那樣。算了,我就不問了。還是落葉歸根吧。他們的看法可能也是在家鄉。他們有他們的社會關系,就算荒墳一堆,他們跟他們的朋友在一起也更如意吧。人以類聚,不分開好。”
經秋放棄了這話題,轉移話題說:“叔叔病怎麼樣啊?”
唐絡說:“吃藥維持,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