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利方面,元初二年(115年)鄧綏下令修理漳河為支渠,以灌溉民田。二月辛酉,诏令三輔、河内、河東、上黨、趙國、太原等地區修理水渠,通利水道,以灌溉公私田地。
元初三年(116年),鄧綏下诏修理太原舊溝渠,溉灌農田,這些舉措大大改善了黃河中下遊的農業生産環境,出現了大面積良田,當鄧綏诏令北方各地修理水渠,通利水運,灌溉農田,從而大大改善了黃河中下遊的農業生産環境,出現了大面積良田。開通水運,使米價、鹽價大幅下降,三年内戶籍增長三萬,家家戶戶豐衣足食,全郡安甯。】
漢惠帝元年
呂雉笑着說:“民以食為天,又是一個我們能用到的政策。”
天幕下許多人也認可這個政策。
【在古代很多人比較迷信,如秦始皇嬴政因為追求長生,結果被徐福等人欺騙,始皇嬴政突然暴斃可能是因為吃丹藥,重金屬中毒死了;有了始皇嬴政這樣的前車之鑒,其他皇帝不引以為戒,還認為自己是例外,如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等人同樣吃丹藥。
鄧綏本人思想就比較先進,鄧綏認為鬼神難于征信,常宣稱“鬼神難征,淫祀無福”,并于延平元年(106年)下诏罷除一切濫設的祠堂 ,試圖喚醒當時的百姓,打破人們對谶緯神學和鬼神迷信的盲目信任,引導人們回歸現實,以促進社會生活的正常化。鄧綏反對巫蠱迷信、推行破除迷信的舉動,對當時思想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鄧綏身體有恙時仍不求鬼神。永初三年(109年)秋,鄧綏身體不舒服,左右的人憂慮惶恐,禱告神靈虔誠祝辭,希望能代命。鄧綏聽到,馬上譴責發怒,懇切地敕令掖庭令以下,不得說“代為受命”等言語,于是左右侍從皆痛哭流涕,感歎太後遭遇大病,不顧自己,而念萬民。後來鄧綏病愈,史官認為是感應了上蒼。
按照舊例,每年年底皇帝要親自用酒食款待罷歸的衛士,并舉行大傩逐役的儀式(驅逐役鬼的迷信活動)。鄧綏認為軍旅數興,令犒勞衛士時,不再演戲作樂并撤掉侲子(男巫),最終使得豐年如故。
鄧太後的“不迷信”,學者認為正是她對自我的信心,是其性格中一個重要的特點。】
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