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充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馮氏還特别注意培養扶植一些賢能之士做親信,組成一個效忠她的領導核心。在這個領導集團中,有拓跋氏的貴族,也有漢族名士,有朝廷大臣,也有内廷宦官。而其中的漢族名士,不少又是她的寵幸之臣。李弈被殺後,馮氏的私生活依舊毫無顧忌,不少健美強壯的男子成為其新寵。馮氏對其中的才幹之士,任以要職,委為心腹,這些人多成為她政治上的得力幫手和股肱之臣。如自稱出身太原的王睿,自幼傳承父業,精通天文蔔策之術,承明元年(476年)後,因姿貌偉麗得到馮氏寵幸,一下就被越級擢升為給事中。不久,又被拜為散騎常侍、侍中、吏部尚書,賜爵太原公。其後,王睿還曾勇退猛虎,保護了太後與孝文帝,因而更受親重 。王睿在晚上經常出入馮氏宮中,被馮氏暗中賜給許多珍寶、绫羅綢緞。另一位是隴西李沖。李沖雖然是因為器能優長得到重用,但因其風度不凡,姿貌豐美,也逐漸被馮氏看中,成了她的情夫。馮氏常常将一些珍寶禦物贈給他,素稱清貧的李沖,因而成為富室。馮氏臨朝時期,他以心腹之任盡職盡責,太和年間的許多改革措施,多有李沖參與謀劃。馮氏死後,李沖對孝文帝竭忠奉事,明斷慎密,孝文帝也對他“深相仗信,親敬彌甚”,史稱“君臣之間,情義莫二”。南齊骁騎将軍劉缵多次出使北魏,據說也得到了馮氏的寵幸。除了那些恩幸之臣外,拓跋丕、遊明根、高闾等一時名士也都頗得委重 。每次表彰、賞賜王睿等人時,馮氏必定将拓跋丕等人列入其中,以表示她沒有私心 。以上所述的絕大部分人,都成了馮氏臨朝時期的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