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擁擠悶臭的車廂裡待了五六個鐘頭,終于深夜裡下了車,司機帶領着找夜宿的乘客去往一家旅店休息。
住宿費也不知貴不貴了,但出門花錢硬道理,十兩銀子不夠花,不早點找活賺到錢,生活費都會成問題。
第二日旅店用完早飯,湯圓找司機問去往霧林的事。
司機還是那在驿站與她搭話的中年男人,邊用飯邊激動地告訴她:“你還要去買點生活物資,去霧林裡一般待上一個星期或更長,你要買個帳篷睡覺吧?還得買水杯、照明燈、繩索……穿布鞋去不了,你得買雙登山鞋,你怕蚊蟲還得買套防護服。”
湯圓記不住,拿出紙筆一一記下來,這霧林可比新鎮荒僻,一條街市從街頭望到街尾,街上人沒多少行人。
街邊店鋪有的還關着門。
湯圓進去家日貨店采買,發現這兒物價普遍偏貴,幹糧新鎮五文一包,這兒買七八文。
省着花,買了必須買的東西,剩下的銀子不足三兩。
這時候,店員又提醒她:“你一個女孩子出門去霧林,先要保護好自己。”
湯圓謝過店員關心。
店員見她沒反應,隻得再提醒她:“買把匕首吧。”
“為什麼要買匕首?”湯圓覺得店員再故意引導她買多餘的東西。
“這匕首不僅能方便給你切東西,還能殺獵物,最重要的是,你一個小姑娘外面獨自闖蕩不安全,帶個利器必要時還能拿來防身。”店員招她櫃台挑選,“匕首小巧鋒利,你這麼點大小孩,用匕首做武器較為合适。”
湯圓望望櫃台下擺的匕首,不管買不買先問起價格。
看中一款,指着商品問:“這多少?”
“二十兩。”
“什麼,這麼貴?”
店員又給她指便宜的,告訴她價格:“這把十兩。”
“還有便宜的嗎?”
“你想買多少價位的?”
“我就剩三兩銀子了。”
店員做了遲疑,最後在貨架上犄角旮旯裡抽出把啥造型沒有的刀子給湯圓:“那你買這把吧,三兩銀子。”
湯圓握着刀口都鈍掉的刀子,她又不傻,直接問:“這是切水果用的刀子吧?”
店員:“這把最便宜,可以說是我們這兒最便宜的刀子,你在這兒買不到比我家還便宜的刀子。”
湯圓:“匕首和刀子能相提并論嗎?”
“都能切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