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池是大夏重建長安城時,在長安西郊開鑿的,大夏皇帝常常駕幸這裡,閱習水戰。在金明池南岸到池中心有一座橋面寬闊的拱橋,長數百步,叫做“仙橋”。橋頭池中心是五殿相連的寶津樓。每年三、四月,金明池及池中心的寶津樓都會對百姓開放,所有人都可以自由進入觀賞遊覽。
此時,池岸邊、仙橋上、寶津樓中都擠滿了前來觀看龍舟賽的長安居民。上至朝中百官親眷、王公貴族,下至布衣百姓,皆對這一年一度的金明池龍舟争标賽充滿了期待。
那寶津樓背對碼頭一側,有一支木杆高高聳立,上面有此次龍舟賽的錦标,便是各支參賽隊伍的争奪目标。
池中自岸邊向裡,浩浩蕩蕩地布了幾十艘金首赤身的龍舟。北方人普遍水性不是很好,但這畢竟是京都長安,各地出身的人士彙集于此、天下風流英才群聚之地,組出幾十支龍舟競渡隊伍并不費力。
池中有一艘高有三層、通體金色的碩大龍舟,據說聖上正在那舟中,還有一些高級官員也随駕在其上。
另有一艘敞闊大船,船上無樓閣,反而列了許多大鼓,停在那禦舟不遠處。
·
沒等多久,便有官府人員組織各隊登船。少年們摩拳擦掌,登船坐下,唯有執旗的隊員仍需站在舟前。所有參賽隊伍按照官府指引,于河中列開次序。
随着指揮官旗幟一揮,河面上響起隆隆鼓聲,那敞闊大船上藝人齊列于大鼓前,擊鼓演奏起來。
少年們乘坐龍舟,以五舟為一組并排入場。
鼓聲激昂慷慨,劃龍舟而進的少年們熱血沸騰,揮起漿來都格外用力。有那想得多一點的少年提醒道,“現在隻是入場,還是省點力氣競渡時再用吧”。
那中央氣勢恢宏的金色大龍舟最頂層,遠遠可以看到有身着明黃色華服的男子站在船頭,身後衆官員跟随觀賽。
等最後七支龍舟劃來,三十二支參賽隊伍于禦舟不遠處集齊,鼓聲停了下來。
幾支官府裁判官吏乘坐的小船于參賽隊伍前劃行,重申比賽規則和路線。所有隊伍需要一起出發,競渡路線是接近環形,中間會穿過一座橋,最終到達河中樓閣台下的錦标處,那裡背對碼頭,而正對禦舟。
各隊根據遠離環形路線中心的距離,出發點設置依次有所調整,越遠離圓心的隊伍,龍舟始發點越靠前。不過出發後,各隊便可争相按最短的路線劃行,如此競争也将更加激烈。
陳列完畢,禦舟上一高大軍校手中赤色大旗一揮,三十二支龍舟如箭矢齊發。
舟中鼓手大力而不失節奏地擊鼓指揮,少年們根據鼓聲齊齊奮臂劃渡。最後面的舵手,紛紛站起調整方向,試圖穩住船隻,并争奪最近航道。
國子學的這支隊伍,百裡搖光和祁青陽領頭劃,二人力大沉着,引得後面少年們也不甘落後,紛紛用力劃舟,是以他們出發後很快便劃在了前幾位置。
航道争奪異常激烈,他們前面有兩支船争奪之間,翻了一舟,一船人瞬間落水。
他們這船槳手提前調整方向,避開兩船,從旁邊堪堪劃過。
經過方才互相撞擊的兩船之時,裴逍見另一船中也進了很多水,速度減慢許多。而她所乘龍舟,向前急劃追去,後面的船隻也緊跟而來。
“前面還有兩支船,沖啊沖啊追上他們!”舟上少年們喊道。衆人鼓噪奮臂狂劃。
前面的兩支船幾乎是并行,他們與那兩隻船有半個船身的距離。三船保持着這樣的距離漸漸駛近橋洞,身後幾艘船緊跟在後。
快到那橋洞位置時,有一支緊跟在第一艘船後的龍舟突然加速,打橫朝着前面三支船撞了過來。
“啊啊啊!”
“轉向轉向!要撞了!”
裴逍他們所在的船,受到撞擊,迅速向着那橋洞内壁撞去。
裴逍眼疾手快,揮起長長旗杆往那洞壁撐了一下,減緩了下撞擊速度。
祁青陽及後面的少年們見狀也揮起漿,撐住那洞壁。原本領先半個船身的第二隻船和打橫的第四條船也朝着他們撞了過來,但幸好他們一側靠着洞壁,不至于翻船。
第二條船因為被幾支船擠在中間,并沒有翻船,但船上有少年于撞船之時,手臂受了傷,舉着手在喊,“好痛啊,好痛啊”。
第一條船雖然也沒有翻,但在被撞擊後,因船身不穩進了些水。
那導緻這局面的第四條船中進了大半水,一多半人的人落到了水中。加上在前的三支龍舟,一時之前四船的舟和人全部擠在了一起,後面還有緊随而來的龍舟,一撞一撞地都堆堵在了橋洞處。
“撞船了撞船了!”
“船翻了!”
“都擠在橋洞了!”
“太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