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3日,”裴仕哲放大某個比特币交易區塊,“永晟貿易公司通過暗網混币器轉移的9.3億港元,最終流入被告私人收藏的蘇富比拍賣品——編号為SP-2308的明朝青花瓷瓶。”
全息屏突然切換至X光掃描畫面,瓷瓶内壁用隐形墨水寫着“LW”縮寫。
陳柏豪律師的智能眼鏡因數據過載發出警報聲,他扯下眼鏡時,鏡腿在《公司條例》上劃出焦痕。
裴仕哲示意助理搬上生物證據箱時,楊啟燊的電子鐐铐突然發出刺耳鳴叫。
獄警按住他肩膀的瞬間,那串僞佛珠徹底崩散,血珀珠滾向證人席的軌迹被全息攝像機精準捕捉。
“2019年4月17日,”裴仕哲戴上法醫手套,舉起密封的産檢報告,“仁愛療養院檔案室發生人為火災,但消防噴淋系統恰好在此前故障。”
全息屏浮現燒焦的B超影像,林绮岚子宮内的陰影被紅圈标注。
法醫人類學家埃琳娜·吳博士的白大褂掠過生物安全櫃,她戴上增強現實手套,全息子宮模型在證人席徐徐展開。
“請看向胎兒的端粒酶活性圖譜。”她輕觸虛拟染色體,23對螺旋體突然裂變為四維結構,“胎兒A在第8周停止發育,但其線粒體DNA通過胞間連橋轉移至胎兒B。”
激光捕獲顯微切割技術,自林绮岚女士的子宮内膜切片中精準分離出寄生胎細胞,進而通過單細胞基因組測序,借助華大智造DNBSEQ-T20平台實現了百萬級别的有效擴增。
經過詳盡的表觀遺傳标記對比分析,揭示了楊晟基因組中含有15%的嵌合序列。
“這是極其罕見的雙胎吸收案例,”吳博士用激光筆穿透三維子宮模型,“胎兒A被母體吸收後形成寄生胎,其DNA序列與楊晟先生完全匹配。”她突然放大楊晟後頸的胎記特寫,“這個所謂胎記,實為寄生胎殘留的血管瘤。”
旁聽席炸開聲浪。
楊晟的指尖陷進掌心,目光移向楊啟燊,那時候二叔盯着這塊胎記冷笑:“雜種才會帶着前世孽障出生。”
全息光束蓦然凝聚于楊晟的後頸部位,納米級攝像機迅速捕捉,将胎記細節放大至細胞層級。
吳博士的激光筆穿透真皮層:“這些畸變的毛細血管網,正是雙胎競争遺留的戰場。”
陳柏豪:“這隻能證明生物學現象!”
“根據《證據條例》第49條,”吳博士調出國際法醫數據庫,“寄生胎DNA鑒定已被37個國家法庭采納,嵌合DNA可确證親子關系。”
她将楊晟的遺傳藍圖映射于穹廬之上,那23對染色體内的嵌合序列猶如煙花般璀璨閃爍。
黃法官面對突如其來的寄生胎DNA結果,他那藏于法袍之下的智能手表無聲地記錄下心率猛然攀升18%的異動,然而他機智地以一聲咳嗽,巧妙地掩蓋了内心的震驚。
“證人陳述成立。”
楊晟猛地起身,西裝翻領擦過麥克風發出刺耳鳴響。他顫抖着解開襯衫紐扣,露出後頸暗紅胎記。
“二十六年了,二叔,你現在敢和我做親子鑒定嗎?”
旁聽席的郭明德捏爆奶茶杯,珍珠滾向被告席,在楊啟燊腳邊黏成醜陋的圓點。
裴仕哲細心套上密封手套,走向散落在證人席上的血珀珠。他小心翼翼地将血珀珠送入了場發射掃描電鏡之中,轉眼間,全息屏幕便被那如蜂巢般精密的結構所覆蓋,每一處納米級的孔隙中都清晰地留有□□的結晶痕迹。
“采用同步輻射X射線熒光光譜法,”他調出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的檢測報告,“在珠體夾層發現鉀元素異常峰,與林绮岚耳部組織樣本完全匹配。”
珠體内部的三維成像立即投射在中央全息屏——中空結構裡殘留着淡藍色晶體。
“法證檢驗報告第23頁,”他調出實驗室數據,“血珀珠内檢測出□□與降真香混合物,這與林绮岚女士耳垂撕裂傷提取物完全一緻。”
全息屏幕驟然一分為二,顯露出雙重視界:左側呈現的是佛堂火災遺址中熠熠生輝的血珀珠,右側則展示着2016年打撈作業中林绮岚女士的耳部特寫,清晰如昔。
AI匹配系統以醒目的紅圈标注出波長一緻的的光譜峰值。
“這種混合毒物遇水釋放氫氰酸,”裴仕哲啟動模拟程序,虛拟毒氣瞬間吞噬整個法庭三維模型,“被告在長達二十年的時間裡,持續用這種方式對家族成員實施慢性投毒。”
全息屏幕意外播放了佛堂監控錄像:每晚誦經完畢,楊啟燊總以佛珠輕觸林绮岚茶杯的邊緣。經過AI處理,畫面轉換為熱成像模式,可見□□蒸氣猶如毒蛇般悄無聲息地侵襲杯口。
楊啟燊忽然咳得撕心裂肺,伴随着電子鐐铐因心率飙升而發出的警示聲。
陳柏豪:“這隻能證明被告持有毒物!”
裴仕哲:“根據《刑事罪行條例》第53條,持有即犯罪。”
法官:“記錄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