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伯山剛從宮裡回來,官袍還沒脫,白色内襯的領子被麟兒一把抓住,起了皺,他卻絲毫不惱,由着她抓弄。
“是啊,再怎麼也不能讓她錯認了父親。”傅伯山唇邊含笑。
老夫人聽到這話,心裡不由就泛起了酸意,兩人都很默契地對另一個稱呼閉口不提,但這孩子的眼睛和那人長得太相似,看到麟兒,理所當然地就會想到她。
老夫人靜靜看着傅伯山。
自從那日她當着衆人面斥責了他後,他便再沒來問過她溫幼槐的下落,像是一夜之間就把她放下了,再也沒有在她面前提起過溫幼槐。
這讓老夫人心中莫名不安,她的孩子她自然了解,老二城府深沉,一旦起了念頭決不會輕易放棄,他越是表現得泰然自若,便越讓人擔憂他隐藏的謀劃。
但對于溫幼槐的下落,老夫人确實是不清楚的,那日在松元樓溫幼槐扮成僧人的模樣混在遊行隊伍中離開,但卻并沒告訴她會去哪裡。
眼下也隻能祈禱溫幼槐已經遠離京城隐姓埋名,不會再被老二找到。
時辰差不多了,傅伯山放下麟兒離開了,高大的身影消失在博古架的另一側。
紅鸢上前扶住老夫人,自從溫幼槐逃離後,她就被老夫人收進房中伺候。
老夫人由她攙扶着走到佛像前,燃香跪在蒲團上,而後閉眼靜靜祈福。
紅鸢濕了眼眶,不禁也閉上眼祈福:望主子一切安好。
沒一會兒,裡間傳來麟兒的哭聲,老夫人便又起身回去,将麟兒抱在懷裡哄,看到那雙極其相似的眼,也不由落下淚來。
寒風吹得枯樹枝桠搖晃,傅伯山一路回了書房,這時幾位大人都已經在等他了,戶部侍郎王大人正站在炭火旁烤手,先瞧見傅伯山了立刻收了手,道:“二爺。”其他幾位也緊跟着起身相迎。
傅伯山擺了擺手,身上還帶着冷氣,在上座坐了下來,問:“趙大人的案子可有進展了?”
大理寺寺卿周大人開口答:“他也不是個硬骨頭,才審了幾日就拿到了與肅王往來的關鍵證據,應是很快就能結案了。”
他不禁有些唏噓:“說起來,這位趙大人還曾與二爺同閣共事,人卻忒沒骨氣,沒受什麼苦就在獄中跪着求大人從輕發落。”
傅伯山翻着手裡的折子,隻淡淡扔下一句:“秉公行事。”又轉而問袁觀,“肅王可有蹤迹了?”
肅王即是曾經的三皇子,新皇登基後便将自己這個三弟趕去離京城最遠的封地,然在去往封底的路上肅王便逃了,至今下落不明。
袁觀點頭:“昨兒浙南傳來消息,說有人曾在當地見過與肅王相似的身影,眼下已經派了人去追。”
“浙南?他倒是跑得快。”傅伯山聲音冷了下來,“這次不能再出差錯,活要見人死要見屍——這是聖命。”
在場衆人暗暗心驚,新皇大刀闊斧進行朝堂改革,手段可謂狠辣決絕,卻沒想到最終連這位親弟弟也不放過。
但在場哪個不是在新皇登基前就站在其側的?隻是不免對眼前這位殺伐果決的内閣首輔心生畏懼。
如今内閣次輔趙良骥因勾結叛黨入獄,内閣中隻傅伯山一手遮天,新皇又對他極其信任,幾乎可以說是站在了權力的巅峰,然而這一切,僅僅隻花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這時外面有人進來傳信,傅伯山聽罷面色微變,衆人便十分有眼色地紛紛告退,袁觀才開口問:“這位太監原是在乾清宮外侍候的,前兒皇上見他機靈才把他調進去伺候。”
誰知今日他就将孟廷儒在獄中寫的血書遞到皇上面前,真是不要命了!
遞信來的那人說,孟大人在血書上将二爺批得一文不值,甚至屢次提醒陛下二爺的忠心是假,野心才是真。
好在陛下看過當場就将那太監斬殺,像是并未聽信孟廷儒之言。
傅伯山聽罷,将折子随手放下,眸底平靜如深湖,道:“念在師生一場的情誼上,給他留個全屍吧。”
......
十一月,在江南搜尋多日無果的羅霁終于回了京城。
在給自家主子回話時,他明顯感覺到主子不太一樣了,分明面無表情的對他對話,但他卻能感受到主子身上隐藏着的劇烈情緒,那股情緒看不到也抓不住,但似乎就是在心底醞釀着、無時無刻不在顫動。
他和袁觀都知道這情緒的根源是什麼,但主子從來不提那人的名字,他們也隻當什麼都沒有發生過,直到某一日深夜,羅霁想去書房取一封信,卻撞見自家主子獨自坐在桌案前,連燈都沒點。
他當即吓了一跳,險些将暗器丢出去,然主子卻像是聽不見這動靜似的,隻是沉默地坐在幽暗之中,視線盯着不遠處,像是已經這樣很久。
從那之後,羅霁就發現每晚主子都會在書房内坐上一個時辰,每每這個時候,他就站在不遠處無聲守着,以防任何人打擾到主子。
後來有一日,主子突然問起他:“母親是不是快去洪安寺了?”
羅霁才想起主子的生辰快到了,每年主子生辰的前一日,老夫人都要去洪安寺為主子祈福。
“後日老夫人便去,前兒聽大丫鬟春香說,要帶的糕點粥食材料都已經采買好了。”
窗外落了雪,羅霁見主子盯着窗的方向看了很久,才喃喃道:“供奉的長明燈也是時候去添油錢了......”
羅霁沒太聽清,往前邁了一步,這時才發現自家主子一直盯着的方向是那間建好之後就沒進去過的書房。
那間書房原是為夫人修建的,如今門前石階已落了一層厚厚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