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華每踏上一片地域,每溝通一片地脈,其上的衆多國家都會盡收眼底,意識海洋中,這個世界每個國度的風情都讓她驚歎不已。
希臘的雅典,意大利的羅馬,法國的巴黎,英國的倫敦,德國的柏林,西班牙的馬德裡,俄羅斯的莫斯科,瑞士的伯恩,丹麥的哥本哈根,瑞典的斯德哥爾摩………
在希臘的雅典,這座記載于冊的曆史長達3000多年,“西方文明的搖籃”中,她感受到了古老與隽永。
她在意識海洋中看到了奧司匹林神殿,帕特農神廟、伊瑞克提翁神廟、埃雷赫修神廟,徜徉在源遠流長而悠久滄桑的曆史中;
在意大利的羅馬,她身處在這座古老的“永恒之城”,感受着它的威嚴和莊重,以及它文藝複興與巴洛克的風貌。
她看到了萬神殿,古羅馬競技場,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博物館,圖拉真集市;
在法國的巴黎,在這座“浪漫之都”中,感受着它的纏綿與潇灑。
她看到了樂曲中的塞納河,巴黎聖母院,埃菲爾鐵塔,凱旋門,盧浮宮,凡爾賽宮;
在英國的倫敦,在這座著名“霧都”,她感受到它的紳士和風度。
她看到了泰晤士河,倫敦塔橋,威斯敏斯特宮,伊麗莎白塔,千禧橋,倫敦眼,格林尼治天文台,金絲雀碼頭,千年穹頂,聖保羅大教堂;
在德國的柏林,在這座被柏林牆分為兩半的地域,她感受到了它的嚴謹和細緻。
她看到了勃蘭登堡門,弗裡德裡希劇院,哈克庭院,猶太人紀念碑,柏林大教堂,凱撒—威廉教堂,萬湖;
在西班牙的馬德裡,在這座“歐洲之門”的城市,她感受到了它的熱情和奔放。
她看到了死難者山谷,普拉多博物館、馬約爾廣場、阿爾卡拉門、太陽門;
在俄羅斯的莫斯科,在這座“森林之都”,他感受到了它的頑強和堅韌。
她看到了莫斯科河,克裡姆林宮、紅場、聖瓦西裡大教堂、阿爾巴特大街,麻雀山。
……………
在那浩浩蕩蕩的意識洋流中,重華親自體驗感受過沙漠的酷熱,戈壁的荒涼,雨林的繁茂,山峰的奇峻,平原的廣闊…………
曾經她隻在文字中看到過的風景,如今她盡皆置身于其中。
曾在高維視角遍觀了這個世界的一切,她以為她再不會為這個世界的任何事物而動搖,直到她親眼看到這一切,親耳聽到這一切,親身感受到這一切。
她才發覺,知道與看到所獲得的信息簡直天差地别。
曆經三世,她從未有過以這樣的視角去觀察過世界,不是靠情感羁絆作為窗口,不是靠未來測定遙遙相望,而是以萬物共感這種最直接的方式來感受着這個世界,以如此龐大的地脈單位為相對參照物,重新認知了這個世界。
萬物共感中,她曾是植物,曾是動物,是小鳥,是兔子,是花兒,是蟲子,是人類,亦是所有生命的集合體,她就是被勾連的地脈本身。
萬物的生命洪流裹挾着她,掠着她前行,她亦自身化為萬物,感受着萬物的生命,她就是它們,感受着它們的一生,品嘗過凡人難以想象的生命曆程。
這短短六個月的行程徹底改變了重華,自來到這個世界後被強行扭曲的人格和三觀也終于出現了治愈的征兆。
重華知道她在被改變了,但她卻并不抗拒這份改變。
她仍舊為自身背負的一切而痛苦,而絕望,但她不再無意義的憤世嫉俗,不再自怨自哀,她像是放下了什麼,但又像是背起了什麼,面對将來要做的事所升起的憂慮、擔憂、焦慮、恐懼、惶恐、不安等等浮躁的情緒都不見了。
最終。
她站在南極之巅,這片遙遠的冰雪大陸,地球上最後的純淨之地。
它廣袤無垠,壯觀無比,冰清玉潔,在這裡,時間似乎都凝固了,沒有喧嚣與塵埃,寒冷與甯靜相得益彰,讓她的心靈仿佛也得到了淨化。
陽光下,重華看着遠處冰架在陽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壯麗,浩瀚冰原上,一望無際的冰山聳立,巍峨壯觀,猶如一座座晶瑩剔透的天然雕塑。
這純淨無暇的冰雪世界,在陽光的照射下,冰面閃耀着迷人的光芒,仿佛走進了冰雪王國,如同一幅亘古的畫卷,重華的心靈都被震撼。
回想着這一路走來的曆程,親自見證過的世界,她情不自禁發出悠長的詠歎。
“ Age does not wither,nor custom stale your infinite variety。(歲月無法使你枯萎,風潮變換,也不能陳舊你無限的千姿百态。)”
她終于沉澱了下來!
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知道自己将要做什麼,而她也終将做到!
……………
………
在重華發生改變之時,遠在地球的另一端的一個人也出現了變化。
德國。
許墨的住所。
空氣一片寂靜。
黑暗中,電腦顯示器幽藍的光線透照在紫眸的男人的眼鏡片上,反射出無數被數字和折現鋪滿的圖标,所有數據都如他與預想般指向同一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