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丹青自小是幸運兒。
他一出生,父母的生意便開始蒸蒸日上,股票、黃金、房産,每注投資都得豐厚回報。
至他上幼兒園,全家搬進别墅,三餐四時皆有保姆照顧。
而且,阮丹青還天生美貌,非比尋常。
明明家中其他人也算生得端正。比如他堂表的兄弟姐妹,皮膚潔淨,頭發烏黑,牙齒整齊,在校都是出挑角色。
可當拍合照時,阮丹青往他們旁邊一站,立即把人比作粗胚。
4歲的小丹青便已是個小小美人,進幼兒園第一天就引起騷動。
小朋友、大朋友全來看他,他卻自顧自地玩積木。
回家後,媽媽問他怕不怕。
小丹青淡定說:“我生得漂亮,他們喜歡我。”
媽媽一時啞然,想,還是隻軟綿綿的小寶寶,居然恃美生驕!
于是諄諄教誨:“孔子說,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就算容貌好,也要勤勉讀書,才能培養内涵。知道了嗎?”
阮丹青立即給她表演兒歌:“小白兔,蹦蹦跳。穿樹林,過木橋。跑得快,跳得高。大家叫它蹦蹦跳。”
他僅聽老師教過一遍。
媽媽更擔憂了:“又漂亮,又聰明,真怕他沒有挫折,被一幹人等寵壞。”
奶奶則不以為然,高興地說:“哪裡寵壞啦?壞孩子不寵也會變壞,好孩子怎麼寵也不壞。”
媽媽不響。
阮丹青的奶奶是舊時代官宦人家的小姐。
錢早沒了,架子還在。
奶奶很滿意阮丹青的小少爺做派。
不用教他就知道,吃魚最好搛腮後一點櫻桃肉,燕窩要吃盞心絲。
但,每次嘗到美味,他都要首先獻寶給媽媽,從不自私。
媽媽給他拌一碗貓咪飯,他也吃得香噴噴。
還知道要等爸爸媽媽下班。
一回家就撲過去親臉頰,說:“真是辛苦啦。寶寶好想你。”
他父母私房絮語。
“這一代小孩真不一樣,我小時候坐不端正都要被打手闆心。一個眼刀過來,畢恭畢敬。哪像他?還敢歪纏上來,要擁抱撫摸。”
“那下回你拒絕他。你唱白臉,我唱紅臉。扮傳統的慈母嚴父。”
“打孩子是封建糟粕,不可取,不可取。”
“現在他還小,都沒上學呢。或許等到上學,在課堂眈天望地,成績糟糕,把你氣得暴跳。”
“到時候一定教訓。”
如父母所料,在念書上,阮丹青是不大用心。
他每日惦記着玩,上課看小說,下課打籃球,回家苦心鑽研遊戲。
青春簿上各項事宜他全不落下。
到期末,書本總是一片嶄新。
結果,臨期開幾天夜班車,成績依舊一等一。
真是沒道理。
哎。
讓人想教訓他都找不到機會。
阮丹青不記得小時候有被兇被打——哪怕一次。
他就這樣,被寵着長大了。
.
十八歲那年,阮丹青高三,被送出國讀書。
他所讀的是名校,憑日常優異成績被劃到出國班。
父母并未操半點心。
起初爸爸要他讀金融或工商,将來回家繼承工廠,或能做大做強,或能力挽狂瀾。
阮丹青卻興緻勃勃地說:“不,我要選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前從沒見過,看起來很有趣!”
爸爸嗆住:“A……A什麼?”
阮丹青:“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是研究人工智能的。……算了,你就當是計算機。”
該專業學費不赀。
每年要繳納六萬多刀,再加生活用度,讓他不至于去打工,能專心學習,一年十來萬,灑灑水般用盡。
漂泊在外,一切需要自己照顧。
阮丹青延續享樂性格,父母給的錢有餘,他就去品嘗新奇異國美食,參加音樂節;要是沒有,他就在家看免費節目,吃一點罐頭食品配速凍米飯,再加杯水,也能笑嘻嘻念叨:“一箪食,一瓢飲,丹青不改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