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裡,五更天。
熙元帝已經開始批折子了。
放在最上頭的竟然是來自榮國公的折子,他家的倒是不多見啊。
打開來看看。
第一眼,嗯?
第二眼,嗯!
極好,這計策極好,紅筆一揮:準了。
吩咐旁邊的總管太監:“今日賈赦要來還國庫的銀子,朝堂内外的輿論推賈家一把。”
“是,奴才領命。”
賈赦連夜準備了兩萬五千兩的現銀,裝了十幾個大箱子,特意開着箱門亮出白花花的銀子,浩浩蕩蕩的繞着内城外城都走了一圈之後,才擡向戶部。
看熱鬧聊八卦是百姓日常生活中最有意思的事情,今日份八卦談資正在從眼前走過。
“乖乖,我這輩子也沒見過這麼多的銀子啊,這是誰家啊,敢拉着這麼多銀子到處跑?”
“哼,看你那窮酸樣,我就見過。”
“瞎扯,就你那從小隻會和泥巴那損樣,見過個屁。”
“切,我可告訴你,我還真認識這擡銀子的人家,京城四大家族之首的賈家,聽說過沒?”
“啊,前段時間兇殺案的賈家?這難道是送去賄賂哪個大官的贓款?”
“跟去瞧瞧不就知道了嗎?反正現在也沒人,趁早收攤。”
“哎,有道理哦,等等我,我背個竹簍放點茶飲子去賣。”
“你可真是掉進錢眼子裡了。”
“分你一半。”
“早說啊,我幫你裝。”
看熱鬧的、做生意的、氣憤填膺的、閑來無事的、跟随大流的百姓綴在賈赦車隊後面,越來越多好奇的人不斷加入,直到走到戶部門口,人數多到幾乎都給戶部圍起來了。
早已得到聖上吩咐的戶部尚書已經在門口侯着了,看到這個場景也不禁眼抽抽,知道的是你賈家來還銀子,不知道的還以為你賈家帶一群百姓來戶部搶錢了。
戶部尚書暗暗瞪了賈赦一眼:怎麼搞的這麼大動靜?
賈赦理直氣壯:聖上讓我搞大點的!
行吧,頂頭上司發話了,戶部尚書能怎樣,當然繼續将這場戲唱下去了。
他俯身一拜:“多謝賈世子親自送還銀子,這下撥往蜀郡的赈災款要多上一筆了,我替全國百姓多謝榮國府大義之舉。”
賈赦自小沉浸在京城頂級貴圈中,演技自然也是信手拈來的,連忙快走幾步扶起戶部尚書:“不敢不敢,都是我們應該做的,說來慚愧,前不久查賬才發現家中竟然有一筆欠銀欠了這麼多年,為了表示我們全府上下誠摯歉意,除欠銀兩萬兩之外,還另加了五千兩白銀作為利息,請務必收下。”
“啊,聖上可從未說過要收利息啊!這不好不好。”戶部尚書一邊拜手推辭着,一邊示意手下搬銀子。
你這搬銀子速度再慢點,我還真信了。
賈赦繼續演着:“是,自然不是聖上要求的,都是我家自發的,況且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利息自然也要算進去的,放到民間也是這樣,可不能壞了規矩。”
圍觀百姓紛紛點頭。
“對對對,前段時間我二弟找我堂舅爺三侄子的表嫂一家借錢,也是要算利息的。”
“就是這個理,錢莊借錢也是要給利息的。”
“沒想到這榮國府倒是挺守規矩的啊,之前說他家殺人不眨眼的消息是假的吧。”
“就是假的啊,你還不知道呢!這事幕後真兇另有其人啊!”
“誰啊?誰啊?”
“不可說,不可說。”
再讓百姓說下去,注意力都要轉移了,賈赦連忙開口再次集中百姓視線:“不知還有幾家沒有還錢的?我們家不會是最後一個吧。”
“沒有的事,你們家是第一個。”
“那就好那就好,也不知道其他人家怎麼能心安理得不還錢的,我那天發現我家有欠款的時候都快吓死了,當場我就拍闆必須要還,雖然以後生活肯定苦是苦了點,但是也不能占國家的便宜,百姓們說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被安排在百姓中的人起哄說道:“是這個道理,怎麼其他家族不學學榮國府呢,欠債還錢天經地義,讓他們還錢!”
“還錢!”“還錢!”“還錢!”
不明真相的普通百姓也被感染,跟着一起喊“還錢!”
聲勢之浩大,不輸前幾天讨論賈府兇殺案的勁頭。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這波來自百姓的憤怒,他們應對的起嗎?
……
收到消息的太上皇震怒,大罵榮國府不知好歹,大罵皇上翅膀硬了不聽話了。
其他欠錢的勳貴人家也在家裡着急,這些年家裡又沒個正經營生,後輩中更是沒一個争氣的,天天坐吃山空,隻進不出的,他們哪裡有錢還啊!況且有錢他們也不還,進了他們口袋的憑什麼還回去。
都怪賈家搞得這麼大動靜,弄得天天有好事的百姓在門口問“怎麼還不還錢”,被左鄰右舍嘲笑。
幾家勳貴當家人湊在一起商量,此事還是盡快進宮讓太上皇拿個主意。
唯有熙元帝和賈家十分滿意如今的局面。
還銀一事不僅徹底扭轉了賈家之前不好的名聲,還讓聖上跟太上皇的較量中占了上風。
熙元帝滿意了,給的獎勵就十分大方了。
總管太監親自到榮國府宣旨,加封賈代善太子太保,賜賈赦戶部郎中,賜匾額“忠悫傳家”。
這買賣賈府做的可不虧,兩萬五千兩白銀得了一虛一實兩個官職,還外加一個匾額。
京城中不少勳貴人家心動了,家裡有錢的不缺這點小錢,當年也不過從衆跟着借了點錢,還起來沒負擔。家裡沒錢的也是打碎牙齒也要上,賣田賣地賣房子,他們雖然不能吃上第一口肉,但跟着後面喝喝湯也是不錯的啊。
于是,自賈家之後,來戶部還錢的人家絡繹不絕,為國庫充盈了不少銀子。
戶部尚書每天上朝都笑呵呵的,再也不是之前天天像聖上哭窮的衰樣了。
接下來,還錢的人家越來越多,剩下沒還錢的人家就顯得格外難受了。
這一天天的家裡被鬧事百姓堵着門罵,朝堂上受同僚擠兌冷落,太上皇那邊也不發話,跟着的皇子也沒個章程。
要不,還是像賈家一樣投誠吧?
這下太上皇也坐不住了,連夜與聖上和談。
讓渡了不少權利,才平息此事,保住僅剩的幾個臣子。
這次,熙元帝大獲全勝,既充盈了國庫,又拿了權力,還收了不少臣子的投誠,一舉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