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斑紋野豬出逃之前,蟲族也曾帶着它們來到地面上進行放牧。
許多動物曬不到陽光會導緻營養不良,因此,适時帶牲畜們前往地面是有必要的。
考慮到野豬不像霧灰短尾兔那麼溫順,尤萊亞還特地命令自己的眷屬們造了一片圍欄,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稍稍阻攔斑紋野豬們的動作。
在首次放牧的過程中,斑紋野豬表現得有些焦躁不安,但總體上還算老實。它們隻在蟲族劃定的區域内活動,沒有貿然發動進攻。
或許是前段時間捕獲斑紋野豬的過程太順利了,龍骨藤汁液産生的麻痹效果使它們的掙紮程度大幅減弱,以緻于蟲族錯判了斑紋野豬的力量。
所以在第二次放牧的時候,負責看守它們的遊牧者們放松了警惕。
等待已久的成年雌性斑紋野豬趁遊牧者們的視線沒有集中在它身上時,帶着自己的十個孩子悄悄來到了某個視覺死角活動。
此時正值正午,它假裝帶着孩子們躲避烈日,來到了圍欄附近。高築的圍欄恰好遮擋了部分陽光,投下些許陰影。
這裡堆疊着較多的石塊,也可以有效阻攔視線。
蟲族在建造圍欄時,也利用了部分地形優勢,以石塊為原材料堆疊成石牆,随後在中間的縫隙中填充泥土和苔藓,增添穩定性。
成年雌性斑紋野豬以乘涼的名義在這邊觀察了許久,發現有幾塊石頭在疊放的時候重心不穩,隐隐呈現歪斜的樣子。
注意到可乘之機,它在後退和放手一搏中果斷選擇了後者。
在蟲族地下巢穴生活的那一個月内,醫者和遊牧者們治好了成年雌性斑紋野豬的外傷,也讓撞翻眼前的圍欄似乎有了可能性。
于是,它閉上最脆弱的眼睛,咬牙往圍欄的弱點撞了過去。
随着一陣劇烈的搖晃,圍欄開始顫抖,揚起些許夾雜着泥沙的灰塵,讓附近的能見度迅速降低。幹燥的泥土簌簌落下,令牆體的支撐更加脆弱。
見自己的方法有效,成年雌性斑紋野豬不顧頭暈眼花,接着發起沖鋒。
它加上了助跑,稍稍退後了幾步,調整方向再度撞了上去。
終于,圍欄晃動的幅度更大了,随着一聲巨響,石塊和泥土制成的圍欄轟然倒塌。
早在成年雌性斑紋野豬撞圍欄的時候,蟲族們便察覺到了它們的意圖,急忙從遠處趕來。
但是,遊牧者們還是晚了一步。等它們到達現場的時候,成年雌性斑紋野豬已經帶頭跑了出去,它的孩子們緊随其後,一個接一個跳過障礙物奔向荒野。
多虧有圍欄稍作阻礙,還有幾隻斑紋野豬幼崽沒能及時逃離。它們的個頭比其他兄弟姐妹小了一圈,看起來有些營養不良。
要知道,野生動物通常會偏愛先出生且健壯的孩子。在它們看來,這樣的後代存活率更高,當處于極端情況下,最先被舍棄的便是瘦弱的幼崽。
雖然野豬幼崽們降生的時間差不多在一天以内,但是在母體内的先天因素導緻它們的個體間存在差異。
所以,幼崽們一開始就沒有從同一起跑線出發。
強壯的個體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愛和營養。漸漸的,它們和兄弟姐妹拉開了差距,得到的隐藏優勢遠不止力量和體型這兩項。
在它們的母親帶領幼崽出逃的時候,這些幼崽能夠更快的理清現狀,踩着弱者的脊背奔赴自由。
逃走的斑紋野豬們一刻不停地往林地跑去,很快便消失在遠方。
所幸幼崽和成年體相比更加弱小,遊牧者們成功攔下了六隻幼年斑紋野豬。蟲族們顯然不會就這麼放棄來之不易的牲畜,它們利用精神網通知兵蟲們順着蹤迹追了上去。
然後,遊牧者們來到了幼崽們的面前。它們驟然失去了母親,表現得格外茫然無措,竟一時失去了抵抗意識。
這些幼崽被抛棄了。
幸運的是,所有的幼年斑紋野豬都已斷奶,蟲族們還是有把握養活它們。
于是,第二次放牧宣告結束。遊牧者們帶着僅剩的幼崽返回巢穴。
當尤萊亞得知這件事的時候,前去追捕的兵蟲們已經到達林地了。
他對牲畜數量的減少無可奈何,隻得命令自己的眷屬們好好看管剩下的斑紋野豬。
大概是族群的發展過于順風順水,鮮少遭遇打擊的尤萊亞有些失望。所幸事情還沒演變到最糟糕的地步,一切還有挽回的餘地。
随後,尤萊亞開始向負責放牧的遊牧者們詢問現場的細節。
在問道圍欄倒塌的原因後,尤萊亞敏銳地察覺到了不對勁。
在建立圍欄之時,蟲族也采取過碰撞實驗,當時的圍欄并沒有像現在這般脆弱。
那麼除了石塊堆疊不穩,還有什麼原因呢?
尤萊亞試着向眷屬們詢問圍欄縫隙中泥土的幹燥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