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向前走上幾步,便是一個深潭,深潭之下,是全然未知的領域。
汩汩泉水像是承受不住壓力一樣從潭中湧出,些許氣泡從水底浮出,在水面炸成一朵白色的水花,彰顯着自己活水的身份。
取水原本用不了太多時間,隻需要灌滿建築者燒制的容器便夠了。
然而,或許是深潭附近鋒利的石塊沒能被打磨幹淨,負責取水的蟲族不慎劃傷了足肢。
幾點暗紅色的血液自傷口處向更深處的水體擴散,造成了污染。
那隻蟲族明白自己犯了事,隻得将容器從水中提出,然後站在一旁等待片刻,再進行打水的工作。
也不知是不是它運氣好,就在它将足肢抽離水中的那一刻,深潭之下驟然泛起了密集的氣泡。
在氣泡中,夾雜着些許奇異的光斑,似乎有什麼生物被血腥味吸引了過來。
它們發出的光呈現柔和的暖黃色,但這看似無害的光芒卻屬于某個格外貪婪的種族——輝光魚。
它們終其一生都在追逐光的影子,哪怕在最終被光芒在灼傷。
可是,輝光魚本身發出的光極其有限,即便随着成長會有所提升,可對于向往光芒的它們來說,完全無法滿足它們的本能。
這麼一看,輝光魚應該更喜歡居住在能見到陽光的地面。但是,真實情況卻不是這樣的。
它們在見到陽光的那一刹那,紫外線便會灼傷它們的皮膚,讓輝光魚的身體迅速發生潰爛。照射到陽光僅僅不到24小時,輝光魚便會死亡。
然而在遠古時代,輝光魚曾是水域上層的居民之一,它們和現在的明光魚同屬一支。
它們并不懼陽光,反而會利用陽光去狩獵來養活自己。
但是,水域最深處存在着一座火山。某一天,沉寂已久的火山噴發,原本的水體被瞬間改變,無數物種在這場浩劫之中永遠消失了。
為了在惡劣的環境中存活,部分明光魚反其道而行之,遊入了更深的地方。
不像一些選擇來到地面生活的同類,這部分明光魚的舉動更像是走投無路的自救。
它們的運氣很好,驟然變化的地殼上出現了一道很深的裂縫。由于密度差異,熱水往往會在冷水上方。于是,裂縫深處的水溫勉強達到了生存的極限溫度。
最終,這部分明光魚活了下來,成為了輝光魚。
它們适應了深水中的壓力,并因為恐懼不再接觸上層水域。
由于它們的生命周期僅有三年,差不多能夠經曆一次完整的四季輪回。所以,基因的更新疊代很快。不适應新環境的同類淪為食物,新一代的輝光魚又在重複這一步驟。
雖說進化的方向令輝光魚不再适應陽光,但是基因中镌刻的本能卻難以改變,它們始終本能追逐着光源,并想讓自身的發出的光更加明亮,在繁殖期占據上風。
輝光魚本就是小型肉食性魚類。于是,輝光魚在食物匮乏或者求偶期的時候,會主動攻擊同類。在輝光魚的世界觀裡,光芒是可以掠奪的财産。
于輝光魚的胸鳍附近,有着一個裝滿發光藻類的器官,以後簡稱為發光器官。
它們會主動捕捉水中的發光藻類,并給這些發光藻類提供食物和居住地,持續供養。
大概是長期的黑暗環境使輝光魚的視力有所退化,于是,有些會發光的礦石也成了它們的戰利品。
偷走岸邊發光晶體的罪魁禍首大概便是這群輝光魚吧。
它們自身發出的光亮強弱是衡量能力的最佳标準,因此,輝光魚不會放過任何一點增加自己優勢的機會。
根據輝光魚的習性,它們通常在春季中期産卵,幼崽與春末夏初孵化。
當前從深潭中遊出的大概便是新一代的輝光魚。
難怪蟲族生活至今第一次見到它們,上一代輝光魚都生活在更深的地方,隻有幼魚才喜歡偶爾冒出水面換氣。尚未發育成熟的鰓無法讓幼年輝光魚适應深水中的氣壓,隻得暫時居住在淺一些的地方。
若不是負責取水的蟲族不慎受傷,輝光魚的存在還不會被蟲族察覺。
蟲族留下的血液被幼年輝光魚争搶,不出片刻便完全消失在了水中。意猶未盡的輝光魚聚集在深潭表面,讓取水的難度驟然上升了無數倍。
它們的體型實在是太小了,并且完全不害怕體型比它們大無數倍的生物。無論蟲族怎麼驅趕,都無濟于事。
見此,兩隻蟲族對視一眼,隻得去聯系了尤萊亞。
很快,蟲母的命令便順着精神網傳達了。
他說:“既然趕不走,那就全部一鍋端了。”
這條命令的執行難度比取水簡單了無數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