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出乎馮玥意料的是,在場的四人中,除她以外,另外三個姑娘都是軟件專業的,和她根本不在一個班。
馮玥當然知道,計科院不止一個專業。
如果宿舍排序是按照班級号來的話,計算機是01,軟件工程是02,那就意味着兩種可能。
要麼整個計算機系今年就招了她一個女生,要麼她和她們班的其他女生被隔開了。
概率上來講,後一種可能更合理一些。雖然不曉得班上的女生總量是多少,但想必她們就分布在六樓數字靠後的那幾間宿舍裡。
說起來,海大宿舍樓的入住排布多少有些奇怪。
即使馮玥沒有過住校的經曆,也覺得正常的先後順序應該是從低樓層往高樓層進人。而海大,卻恰恰相反。
馮玥倒也沒有那麼急切地想去認識自己的同班同學。
如果是隔壁串個門也就算了,但需要走完整條長廊後還要再往上爬一層樓梯,要真那麼做了,她得是個多自來熟的人才行呐。更何況,第二天就要開班會,遲早都能見到她們。
雖然如此,給自己鋪床的時候,腦子裡閑得發慌,馮玥還是大概算了算她們的姓氏。
第二天的班會上,驗證了她的估算無誤。畢竟按照姓氏筆畫從少到多,不多于五個筆劃的姓,也想不出幾個。
她們班那一屆總共招進了四十四名學生。輔導員在台上報出這個數字時,下面有男生小聲吐槽。
“這也太不吉利了吧。”
輔導員是個學政治的男老師,姓蔣。年紀看着不大,笑着反駁這幫孩子。
“社會主義好青年,迷信這個?”
蔣老師接着介紹班上的男女比例。
不過這一點,倒也不用他特意說明。因為其中的一方實在是鳳毛麟角,教室裡坐着的女生總共才五個,掃一眼就能數好。
女生們抱團坐在了一排。隻是裡面真正抱團的,應該不包括馮玥。
班上的另外四個姑娘,一個丁姓,一個于姓,還有兩個姓王,都分在了一間宿舍裡。跟都不住在同一層的馮玥比,人家天然形成了聚合的優勢。
整場班會上唯一稱得上重要的一件事,起碼馮玥這麼認為,是蔣老師宣布班上的四十四位同學需要兩兩結對,組成學習搭子。
據說,這是海大計科院從他們這屆開始的系列教學改革的一部分。
後有沒有來者尚不明了,總之前是必然沒有古人的。
甚至連“同齡人”也沒有,院領導不知出于何種考慮,明明一屆有五個專業,偏生挑了他們班出來做試驗。
下面的衆人,議論紛紛。
有人無奈,小聲抱怨。
“感情我們就是那小白鼠啊?”
“大學不是倡導自主學習嘛,我高中都沒個搭子,沒想到現在有了,真不習慣。”
“你說要找個姑娘做生活搭子也挺好,但就咱班這男女比例,我還是不做夢了。”
“這計劃要執行多久,不會是四年吧?唉,我媽該擔心我的取向問題了。”
有人義憤,一唱一和。
“這都圖什麼呀?一對一精準幫扶嗎?提高班上的平均績點?”
“領導的想法,咱也不敢說,咱也不敢問啊。”
“大家各靠本事進的海大,憑什麼進來了要扶貧啊?”
“貧什麼貧,誰是貧,說誰呢?怎麼就不能是強強聯合!”
有人調侃的角度清奇。
“為什麼要兩兩組隊啊,四個人一隊不是更好,人多力量大啊。”
“你想說的是,人多好摸魚吧?”
“可能22要比11,聽上去吉利那麼一些?”
“小點聲,蔣老師聽不得這些封建迷信。”
馮玥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不發表任何意見。
她打開耳朵,聽到了周圍各式各樣的聲音,以負面居多,似乎班上就沒有人在真心贊賞這個計劃。
對于她即将擁有的搭檔,馮玥早有心理準備,不管他姓甚名誰,性别必然為男。原因無他,旁邊的四個女生住在一間宿舍,結成兩隊再自然不過。
除非出現奇迹。
比如,其中一個姑娘有意和班上的男生組隊,那落單的女生就會過來找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