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父親雄才大略,兒子一般都會弱一點,一是他爹這樣的難得,二是常年活在父親強勢的陰影之下,孩子很難強勢起來。”
“對,三個千古一帝,找不出一個同樣強勢的繼承人。”
【也不能說他沒有改變政策,是有的,統一數年後,他開始繼續發動戰争,先是打匈奴,然後是收百越。】
彈幕:
“為什麼啊,秦一統後根本沒有好好修養生息啊,他就開始打戰,這不是毀國家根基,逼着黔首造反嘛!”
“可能他覺得國内局勢穩定的差不多了,可以繼續擴大自己的千古霸業了吧。”
“才不是呢,他218年才被刺殺,後面還有什麼蘭池遇盜,國内局勢明顯沒有穩定,發動戰争肯定有别的原因。”
【對于他後期發動戰争,有人說是因為匈奴屢次進犯讓他不爽了,也有人說他就是純粹的好大喜功,想要把自己能知道的所有領土都納入林地範圍内,要up來分析的話,這兩者都能算是一個原因,但真正的原因,還可以再擴展一些。】
漢武帝位面。
劉徹一聽到匈奴這兩個字就感覺渾身刺撓。
煩死了這群異族,屢屢進犯他大漢邊境,挑釁他的權威,朝堂上那群貪生怕死的死老頭也可恨,和親和親,要不是他還有點理智,非得把那些叫嚣着要和平,要送公主過去的老頭子自己給送過去和親。
你不是說那些公主是為大漢做貢獻嗎?不是說很光榮嗎?那朕給你換上嫁衣,親自過去嫁給匈奴單于行不行呀?
偶爾很煩的時候,其實劉徹也有想過要是秦始皇那時候能直接把匈奴給搞死,亡國滅種了就好了,可是等理智回籠後,他又知道這不可能。
異族這個東西,滅不完的。
他劉徹既然處于這個時代,那就注定了是要解決異族問題,撐起大漢的一片天的!
“衛卿。”劉徹眼睛亮晶晶的:“你下次再出征,可一定要把伊稚斜那老家夥給狠狠揍一頓呀。”
衛青:“……”
懂了,陛下又開始想些亂七八糟的了,不必理會。
【秦的立身之本是什麼,法家思想和軍功爵制,秦國發展早期,這兩個都是大大的好東西,可是走到了統一的這一步,他們就成了能讓人意識到危險的龐然大物了。】
【秦法雖嚴苛,但依照嬴政的性格,他不會廢秦法,那麼軍功爵制呢?當時秦的情況是這樣——六國人心未歸,疆域沒有完全消化,舊秦内部矛盾也很明顯,百姓土地完全不夠分了。】
【滅六國之戰打了十年,幾乎每一個秦國的青壯都參與了,都有軍功,都給得土地,但是秦給不出來,沒地了怎麼辦?能憑空變出土地嗎?當然不能,秦始皇又不是本up,哪有那麼通天的本領。】
彈幕:
“???”
“回子真幽默,罰你給姐姐變塊地出來種一種。”
“哈哈哈哈哈哈哈。”
【那有人就會說了,本國土地不夠分,可以分外國的嘛,既然六國都被打敗了,那他們的土地自然就是秦的,把那些土地分給老秦人呗。】
【這行嗎你們覺得?】
彈幕:
“肯定不行啊,秦要收攏人心啊,把六國人土地搶了,秦内部穩不穩得住不知道,六國人必定發瘋,那秦始皇初期制定的政策,廢的各種心思就全抓瞎了。”
“華夏古代是農耕社會,土地就是農民的命,改革土地制度給農民分地能拉攏人心,同樣的,動人土地無異于屠人九族,簡直是找死路。”
“懂了,總之就是一個内憂外患的局面,六國人不服秦,秦國立了功但沒得到該得的封賞的老秦人也不服秦,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還得發動戰争去再搶一波土地,可是搶土地就又給了人立更多軍功的機會,而且勞民傷财,總之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大家說的很對,就是這麼個情況,所以秦始皇發動戰争,并不是他真的那麼好大喜功,事實上打下六國一統中原這個戰績,就夠他一直牢牢占據古代帝王排行榜前三了,你們看他一統六國後,就開始自诩“得兼三皇,功過五帝”,足以可見他對自己很滿意,沒必要再搞些别的花裡胡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