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臣妻 > 第15章 第 15 章

第15章 第 15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母親夢見早逝的長子,一定很傷心。

宋湄決定不打擾她,于是把東西都交給阿丹:“等阿姑起來,把粽子煮給她吃。但不要煮太多,兩個就夠了。”

馮母年紀大了,平日飲食又以清淡為主,吃太多甜食估計消化不了。

宋湄還記得自己吃掉兩盤糖糕的那一次,整整一天都吃不下飯,那可太難受了。

阿丹點頭。

宋湄準備走,忽然看到阿丹腕上空空。想起這婢女守夜也來不及纏絲線,于是抽出一條,給阿丹腕上綁了一條。

阿丹有些高興:“謝謝娘子。”

宋湄擺擺手。

宋湄走後,阿丹擡着手腕左看右看,忽然被人一把抓住。

擡頭一看,抓她的人是阿綠。

阿綠挑剔地拈繩看了看,鄙夷道:“什麼醜東西,也值得你當寶貝似的。”

阿丹護住手腕,捧着宋湄給的東西要往裡面走。

阿綠攔住她,變了一副好臉色:“好姐姐,你都累了一夜了,我幫你拿進去吧?”

阿丹猶豫,阿綠已半哄半搶過來。

等到進了屋子,四下無人。

阿綠将食盒掀開,不屑地撥弄了下粽子,将東西從窗戶丢出去。

剛丢完轉身,發現馮母站在帳後,不知看了多久。

阿綠吓了一跳:“老、老夫人,婢……”

馮母冷眼瞧她,并未說話。

-

宋府的氣氛與馮家截然不同,處處張燈結彩。看起來不像是過端午,倒像是鬧元宵。

宋父楊氏宋嫣如一家三口,個個穿得一團紅火。

宋湄坐在角落裡,格格不如。

自然,她也不是來融入這個家的。

喝了兩杯雄黃酒,宋士誠醉意上頭。

宋湄不動聲色問:“阿耶,朝廷都發了什麼好東西?”

宋士誠細細說起來:“朝廷賜了端午衣、百索、角黍、艾虎等物。往日端陽賞賜皆由戶部造冊分發,今年卻不一樣,竟是五皇子親自領屬官分發的。”

宋湄“哦”了一聲:“奇怪了,怎麼不是東宮分發?”

像所有醉酒後的中年男性一樣,宋士誠開始信誓旦旦分析起朝堂局勢:“太子自四月初閉門思過,萬事不理。聽知内情的同僚提起,就連端陽節内廷宴也未見到太子。”

宋湄偷偷鼓掌。

好好好,最好閉門思過一輩子!

聽到太子的消息,宋嫣如湊了過來:“阿耶,女兒聽說太子已經定親了,是不是真的?”

宋湄悄然豎起耳朵,就連楊氏也壓低了呼吸。

宋士誠道:“正是,就在五月十二日。”

還有七天!

宋嫣如咬唇:“是劉學士家的女兒?”

宋士誠聽出女兒心思,酒醒了一半:“嫣如,太子眼下深陷泥潭,還不知将來如何呢,東宮不是好去處。”

宋嫣如轉頭伏在楊氏懷裡,輕聲啜泣。

飯桌上一派哀戚。

宋湄低頭,心内狂喜:七天!還有七天!

因着這個好消息,宋湄看着宋士誠,如同看報信的喜鵲一樣。

臨走時,宋湄再三詢問肥喜鵲的愛好,問他三天之後的生日有什麼願望?

喜鵲醉醺醺地開始吹牛:“國泰民安,天下太平……”

宋湄轉身就走。

-

曲江彩樓,皇帝賜宴群臣。

鼓聲驟起,江中幾隻龍舟競渡争先,不相上下。忽有一紅首龍舟如利劍般破開水波,一馬當先。

舟頭一人揮臂擊鼓,神采飛揚。

很快有大臣認出來:“那是五皇子!”

紅首龍舟勝出,擊鼓之人上岸,一腳跛着,果然是五皇子。

五皇子将赢到的彩緞獻給皇帝:“願父皇百邪不侵,歲歲安康。”

皇帝身邊内侍親手将彩緞接過,奉給皇帝。

皇帝贊道:“皇兒勇健。”

這時,東宮李朝恩捧着禮品至:“太子殿下差奴問陛下安,祝陛下端陽吉慶,福壽綿長。”

熱鬧的宴會一瞬寂靜。

皇帝招手,李朝恩跪着将禮品奉上。

皇帝掀開紅布,看到冒着熱氣的粽子,精美飄香的香囊,以及一條五色絲線。

“是太子親手所制?”

“正是。”

皇帝翻看片刻:“太子有心了。”

禦前内監收下,将東宮禮品放置一邊。

李朝恩等着陛下囑咐,隻聽到一句:“讓太子安心讀書。”

不禁冷汗涔涔,恭敬叩首:“是。”

東宮之内,甚是安靜。

連每日來講經的高僧都告了假,太子無事可做,在水榭上喂魚。

他喂魚的方式很特别,将食盒放在吊籃裡,浮于水中,任由水中魚兒競相前湧。

太子靜靜看着魚兒快要餓死一樣争搶。

李朝恩回來時,還帶了一人進東宮,正是程化。

“太子殿下。”

程化手捧帛書,李朝恩猜到那是何物,悄然離遠了些。

“程學士,端陽吉慶。”

太子打了聲招呼:“戶部分發的有角黍,本宮就不多餘送你了。”

程化道豈敢。

他想起早上馮家送來的角黍,有些忐忑:“殿下,此為拟訂的聖旨,皇後娘娘已看過,特來請殿下過目。”

太子道:“既然母後看過,本宮就不必看了。程學士功底深厚,想來是沒有錯誤的。”

程化暗自松了口氣:“這下,是真正要向太子殿下道喜了。”

太子淡淡道:“程學士古道熱腸。”

這句話,上次在馮家扶香徑附近,程化也聽過。不知怎麼,他的心再次提起來。

五月十二,還有七日。

封太子妃之前,就算是一國儲君,太子也不能做什麼。

李朝恩走來施禮,又帶來兩人,都是熟人——刑部王廊與吏部張賢。

這兩人是太子近臣,程化已不适合再待下去,于是告退:“五月十二,靜候殿下佳音。”

聖旨頒布後,太子亦要去謝恩,同時為來年大婚做準備,然後靜候婚期。

程化走後,王廊向太子道喜。

張賢震驚地看向好友,不明白為何一向木讷的同伴突然變得如此上道。

太子并未說話。

這就更奇怪了。

先前準備的諸多賀詞,這下倒不敢貿然說出來了。

張賢的視線悄然在太子和好友之間遊移。

他敏銳地發現自己似乎錯過了一些事情。而這些事情,在太子與好友之間卻心照不宣。

一向寡言的王廊又開口了:“臣聽聞沱澤水患又起,幸好孫提督統領有方。還聽說孫提督特意上書,誇贊翰林院編修馮夢書,言其整理編纂的水經注規整有緻,可為治水良律。”

太子含着淡笑問:“王大人何時學會拐彎抹角了?”

刑部的官員竟然管起他們吏部的事來了!

張賢心中呐喊:果真不對勁!

他已開始冒汗了,身邊好友風雨不動安如山,還能鎮定回話:“臣的意思是,此等良才若得殿下提攜,定能為殿下助力。”

太子道:“知道了。若無他事,你們先退下吧。”

張賢如蒙大赦,連忙告退,然身邊好友今日實在勇敢,又說一句:

“殿下近來境況不佳,若得與劉大學士結親,實是一樁美事。”

張賢往遠處挪了挪。

好友什麼時候敢指點太子做事了!

兩人出了東宮,張賢反複掃視王廊渾身上下,他懷疑好友鬼上身了。

“就算太子有意為難那翰林院編修,又不傷人性命,照做就是。你今日吃了熊心豹子膽?那馮夢書是你多年未遇的親兄弟不成?”

那日牢獄中的巴掌聲猶在耳邊。

王廊道:“若殿下之目的不是馮編修呢?”

張賢心思活絡,腦中閃過幾個可能,不可置信:“這……”

王廊并未否認。

-

東宮煮起粽子來,李朝恩給太子送去。

太子想起之前的事:“父皇吃過沒有?”

李朝恩艱澀地說:“陛下說……有些積食,或許等晚些再吃。”

太子沉思片刻,并未說什麼,将一個剝好的粽子攔腰夾斷,湧出甜膩的糖漿。

端午佳節,太子卻一人用飯,李朝恩看着頓感凄涼。

正這麼想着,鳳藻宮忽然來人請太子過去用飯。

李朝恩頓感不妙。

這幾回去鳳藻宮,回回太子不虞而歸。

這一次果然也不出所料,李朝恩在旁邊侍奉,看到太子用完飯,剛放下筷子,皇後就開口了。

“未見你收用女官,可是不喜歡?”

未等太子回話,皇後就揮手召來一人:“母後親自為你挑了一人,什麼時候讓她過去?”

太子擡頭一看,此人的面目并不陌生,是崔姑姑手下的紅菱。垂首低眉,一臉羞澀,面容如花的好姑娘。

皇後道:“可别再說不用,長者賜,不可辭。”

太子拱手道:“兒臣聽母後的,隻是近日課業繁重,過幾日讓她入帳服侍。”

皇後滿意點頭:“最晚三日。”

回到東宮,青雲寺的高僧遣人傳話來,說端午佳節不必抄經。

但是昨日、前日、大前日的經書都未交上,故而太子需謄抄三十遍佛經,明日早交到水榭處。

青雲寺的高僧背靠皇上皇後,下手不留情面,太子的手掌可是紅了好幾日呢。

李朝恩一聽,趕緊為太子研磨。

太子卻摘了腰帶,淡淡瞧他:“你做什麼?”

李朝恩猶豫:“佛經……”

太子脫了外衣,道:“不抄。”

李朝恩冒冷汗:“殿下,可……”

太子心思已飛到别處,随手将發冠扔到案上,邊問:“令宮,紅杏出牆是何意?”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