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蒸的點心很容易,就是和面就行了,誰知道方言舒要折騰許多事兒。
雞蛋打開,還得把蛋黃挑出來。
蛋白要用三根筷子不停的攪拌,一直攪拌,一直攪拌。
張氏都覺得自己的胳膊酸了,甚至是都要擡不起來了。
不過蛋白變化确實挺大,先前是透明的,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竟然開始發白,看上去像是泡沫,又不像泡沫。
張氏頭一回見。
等着方言舒可以了,張氏很是松了口氣。
這雞蛋,打的她昏天地暗的。
後面再攪拌面粉和糖,蛋黃什麼的就容易多了。
都弄好了,直接放到碗裡,用小鍋蒸。
這個蒸的也快。
那邊方大嘴飛快的回家,拿了碗盤什麼的,又給買了松子糖和鹽巴,飛快的給送來。
方老二和老大一起,把三匹馬伺候好了。
老大直接去屋裡喊方啟明和周氏。
這麼些功夫過去,滿打滿算的,已經過去一個時辰。
倒也能好好歇一歇。
老大過去一喊,方啟明就立即睜開眼睛。
這到底是不是熟悉的地方,況且方啟明心裡頭還惦記着跟方老二說話,先前是累狠了,好歹是歇了一會子,屋裡但凡是有點動靜,肯定得立馬清醒。
“二大爺燒好飯,叫咱們去吃飯。”老大道。
說完了,老大自己還笑了下。
他是跟着方言舒喊二大爺的。
在這之前,他也是頭一回回方家堡,也從來都不知道二伯可以喊二大爺。
喊出口,總覺得方老二明明才四十出頭,就好像已經很老似的。
倒是方啟明沒覺得這有什麼好笑的。
他十八歲離開方家堡,在離開之前,除了趕考,就是在村裡念書。
村裡那麼些沾親帶故的,都是大爺、三大爺,三叔,還有三爺爺,五叔叔之類的稱呼。
是後來到了任上,外面跟村裡到底是不一樣,這才改口,正兒八經的。
“你二大爺以前就會燒飯。”方啟明說着,眉眼舒展。
想到很久很久以前的日子,并沒有覺得恍如隔世,隻覺得仿佛還在前不久似的。
那時候方老二年輕,很勤快,是下地幹活的一把好手。
家裡有時候忙不過來了,方老二也會燒飯。
他并不會太多花樣,但是能把飯做熟,沒有夾生或者糊了,這就已經比村裡的許多小子都要強了。
“二娘瞧着也還算勤快,别的就不知道了。”老大又說了句。
方啟明沉默。
當年他離開的時候,方老大和方老二都還沒成親,因此這麼多年過來,他也是頭一回接觸張氏。
并不了解太多。
“先看看再說。”方啟明說着,歎了口氣。
别管當年兄弟之間有多麼親近,當各自成家之後,就要進行新的磨合。
一旦有哪兒沒磨合好,有所龃龉。
興許兩家就會漸行漸遠。
老大不知道想沒想到這一點,就說:“我看老四跟二娘處的很好。”
張氏跟他們一家子都很陌生,并且張氏自己身上穿的衣服并不算多麼好,且看家裡這個樣子,日子過的并不算富裕。
如此,方啟明一家子來了,張氏難免會多想。
不過張氏倒是對方言舒很好,叫蒸點心,二話不說就去了。
正說着話,周氏也行了。
一骨碌爬起來,先看自己身邊,沒瞧見方言舒,趕忙問:“小樹呢?”
“在外頭。”老大說了句。
周氏就不管屋裡的這父子倆了,趕忙往外面去。
方言舒在竈房。
點心蒸的差不多了,掀開鍋蓋,他站在邊上,伸長了脖子看。
“二娘,拿筷子戳一下看看裡面熟了沒有。”
張氏就去拿筷子。
戳幾下,最中心的裡面也都已經凝固了,這就熟了。
端出來,放到邊上放涼。
“等會我跟小武一起吃。”方言舒看着碗裡的點心,也有點流口水。
這點心的吃法,京城那邊就有,并且還有烤的,花樣多得是。
方言舒以前不太愛吃。
可這回也不知道怎麼的了,就忽然想吃的不得了。
“叫你弟弟過來一塊。”張氏說着就風風火火的出去。
小武一直都很安靜,坐在闆凳上一坐就能坐許久,隻有喊他的時候,他才會過來。
先前方言舒去後院看馬兒,沒喊小武,他就乖乖坐在原來的地方,沒動彈。
這會子張氏趕忙喊小武,叫他來竈房。
還特地叮囑,“你就跟着小樹哥哥,知道不?”
“知道了。”小武點頭。
他還是搬了小闆凳,到方言舒身邊坐下,又是安安靜靜的不動彈了。
方言舒上前看了眼點心,還很燙,得等一會子。
就拉着小武出去,找方啟明。
“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