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方老大家裡是一堆事。
不過方啟明是說了,“當年為了我念書,家裡出了不少銀錢。
其實是我拖累了你們,要不然早早成親,現在孩子都得有好些個了。”
方啟明自己行三,是三兄弟中最小的。
帶着周氏出去當差,日子過的還算順利。
孩子就有好幾個。
看看方老二,年紀一大把了,四十出頭。
膝下隻有一個小武,才三歲。
村裡跟方老二差不多大的爺們,有的孫子都有三歲的。
方老大那邊更是複雜的很,也是一樣膝下隻生了一個,比小武大一歲。
“都過去了,想想以後日子怎麼過。”方老二說着,就看了眼方啟明。
昨兒個方啟明忽然回來,而且還是這麼一家子人。
馬車就有三架。
又說得過一陣子。
這官當的好好的,忽然回來,這要是不問問,方老二心裡實在是七上八下的。
多少年的親兄弟了,更何況當初方啟明念書,方老二是出了力的。
于是這會子就問了。
方啟明神色輕松,“現在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一年比一年冷。
誰知道過幾年是什麼光景。
我便想着先回來過幾年,要是光景好,就再去當差。
朝中我也有幾個好友,各個地方都安排好了的。
又是這麼些年沒回來,也是惦記着回來看看。”
提起冬日,方老二也是神情一凜。
“你說得對。
這些年一年比一年冷,每年都有不少凍死的。
看這天氣,今年肯定更冷。
你以前在城裡,日子怕是不好過……”
方啟明點頭,“最難熬的時候,就算是捏着銀子也買不到木炭,家裡能燒的都燒了。
每年都早早備着柴火和炭火,可年年都是不夠用。
小樹她娘天天念叨,說這要是回去,家裡就靠着山,要多少柴火沒有,哪用得着這樣挨餓受凍的。”
方啟明說的這些,反正不是假話。
不是官當不下去了,灰溜溜回來的。
是裡外都安排好,特地回來準備過幾年日子,看看年景的。
方老二一下就放心了,臉上也有了笑容,“回頭你隻管在家裡住下就是。
現在你就是想再起宅子,也來不及。
這指不定哪天就忽然冷了,倒是不如留着功夫多準備些别的好過冬。”
都是真心實意的。
方啟明想了想就道:“那等着老大來了,先商量着。
該準備的準備,等回頭再跟村裡那邊通個氣。”
估摸着村裡好奇的也得有不少。
方老二點頭。
跟村裡通氣這個,也用不着方啟明去挨家挨戶的說。
方老二就打算吃了飯,去村裡轉一圈。
找相熟的兩三家,說道說道。
要是族長和村長都在家,再去跟他們說說。
那這事兒基本上就跟全村人說沒什麼區别。
可要是方啟明出去說,就怕是剛出門就得叫人圍上,問東問西的。
外面,張氏忙着忙着就進了竈房。
不一會挎着個籃子出來。
籃子上面還蓋了一塊布。
路過方言舒這邊廂房門口的時候,張氏還沖着方言舒笑了下,沒說話。
方言舒就直接問了, “二娘要上哪?”
“出去挖些菜回來。”張氏說着,還專門去拿了一把很小的鐮刀。
像模像樣的。
方言舒沒再說什麼。
等張氏出去了,小武忽然道:“我娘是去姥姥家了。”
盡管小武年紀還小,有些事看不透。
但張氏不是頭一回做這樣的事,小武見過不少回,而且也聽方老二說過不少回,因此眼前這事兒,不用想就能直接脫口而出。
“姥姥家是不是日子不好過?”方言舒問。
這個就比較複雜了。
小武興許心裡清楚,隻是不知道該如何說,興許并不清楚這個事兒。
想了想,方言舒換了個問法。
“姥姥家經常吃肉嗎?”
這個小武是知道的。
“隻有我娘去送肉,姥姥家自己不買。”
之所以知道這個,也是因為張氏跟方老二吵吵的時候,小武聽到的。
就小武知道的姥姥家,平時都是靠張氏從吃食,有時候是肉,有時候是糧食。
甚至是有時候家裡有點糖或者鹽什麼的,張氏也能給包一點送去。
張家的日子過的窮,倒不全是因為懶。
主要是因為人口多。
張氏姊妹就自己一個,但是有五個兄弟。
張老頭和張老太又不是有多大能耐的,就是挺尋常的人,要拉拔六個子女長大,閨女倒是還好,嫁出去就行了。
可兒子得給成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