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就心安理得的不操心小武了。
可這叫方老二怎麼想?
方老二跟張氏天天吵吵,要不是爹娘那邊,還有村裡頭的長輩幫着勸和,兩個人早就沒法繼續過日子了。
好歹是有了小武,這是親生的。
方老二疼孩子,操心就多。
結果張氏反倒是直接撒手了。
為了這個,方老二和張氏依舊是天天吵吵,不過好在是有了小武,這日子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湊活着過就是了。
今兒個張氏又來了這麼一出,方老二就算是氣狠了,也就是罵幾句。
這會子方老二還跟方老大和方啟明說這個。
“我都不知道她是怎麼想的。
小武是親生的,一天到晚不管,就惦記着回娘家幹活。
家裡頭但凡是有些好吃的,轉眼功夫就給拿走了。
哎,我都想着,這日子過着沒滋沒味的。
我這就跟入贅他們家差不多……”
說着,方老二眼圈都紅了。
他也确實是難受。
跟張氏也成親十年了,結果這日子過的,還不如不成親。
方老大自己的日子也不好過,這會子也是歎氣。
就說:“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要不然還能怎麼着?
真要是不成親,到現在四十了,倒是還能幹,可等以後不能幹了,爹娘老了,又沒有子嗣幫襯,那日子也難。”
就勸方老二。
不為别的,隻為了孩子,這日子也得過下去。
倒是方啟明皺眉想了一會子,壓低聲音問:“二嫂娘家确實窮?”
“窮的叮當響,揭不開鍋!”方老二就道,“家裡人口多,早些年他家老二有些本事,也會念書,結果眼瞅着要去考取功名,結果一去不回,直接丢了。
剩下還有四個兄弟,張老大、張老三成親了。
張老四十二,張老五十歲,都正是能吃的時候。
當年為了供應張老二念書,家裡能賣的都賣的差不多了,田地也賣了不少。
從那以後,那一家子就沒爬起來過。
張老大和張老三都成親了,隻顧着自己的日子,不怎麼管那一大家子,就更難。”
不過話又說回來,甭管怎麼難,都沒有張氏一個出嫁女,十年如一日的接濟娘家的說法。
方啟明聽了這話,就道:“日子都不好過,能幫也就幫了。
不過老二你說這都已經成親十年,怎麼隻有小武一個……”
要是方老大那邊,娶了尤氏,當年是拖家帶口的。
且尤氏帶過去的蓮姐兒才一歲,金哥才四歲,得照料孩子。
當時顧不上生,這個倒是能理解。
可張氏這邊,就算經常回娘家幫忙,可那也沒有不生孩子的道理。
一提起這個,方老二臉色就不好看。
這會子也沒瞞着,就一五一十的說了。
“剛成親那年就有了,偏偏沒生下來,才三個月就掉了。
我找大夫給看了,說是累的。
過一年又有了,我不叫回娘家幹活,還專門看着。
結果她自己不舍得吃,把吃食都省下來送去娘家,人瘦的厲害,直接把孩子瘦掉了。
後面又有幾回有的,要麼是回娘家幹活,摔了。
要麼就是受了驚吓,也是掉了。
有了小武之後,我專門找鐘老頭給看了,直接叫待在家裡,我親自看着,我要是看不了,就叫老大來給看着。
這樣才保下來小武,要不然這當中也得出事。”
方老大也道:“當時我還說,她娘家那邊但凡是有活,都讓老二去。
叫她隻管在家裡歇着,什麼活都不用幹,把身子養好就行了。
不聽,說娘家沒有她不行。”
一說這個,也是歎氣。
方老二就道:“那時候這個宅子就修了三間正房,什麼都沒有。
再加上年紀又大了,說親也不好說。
她家窮,也不比咱們好到哪兒去。
我是瞧着她勤快能幹,什麼活都幹得了,也肯下力氣。
可誰知道,她那本事,都留在娘家了。”
現在就後悔的不行。
“再過陣子看看。”方啟明眉頭緊皺,顯然是已經不看好張氏了。
不過也沒有說太多。
轉而說起别的。
“今冬得做好準備,你們是怎麼打算的?”
方啟明問。
方老大和方老二互相對視一眼,知道這是正事,也知道今年方啟明回來了,那冬日的準備,就可以跟往年不同了。
方老大先開口,不過沒說今年如何,而是說往年。
“咱們村靠着山,天一冷就去山上砍柴。
一直到天冷的出不了門,就不砍柴了。”
隻準備柴火。
再别的,雖然也想準備,但是沒有那個實力。
方老二點頭,不過他準備的要多一些。
“冬日的糧食貴,這個最好是提前準備一些。
到時候就算是吃不了,賣出去也能賺一筆。
往年我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