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顧父試探外孫接受程度底線的過程中,日子如流水般劃過。
然而蒙童的課程于他委實不算難,葉昭并未察覺顧父的試探,隻是覺得顧父課業布置得越來越多,可這在葉昭的視角算正常,從幼兒園到小學的作業肯定是越來越多。
于是,顧父多次以為自己布置的課業會讓外孫第二日哭着完不成的時候,葉昭完成了,還總是學有餘力的樣子。
顧父一點點試探着,一直沒試探到底,驚喜之餘對外孫老師的選擇無疑更慎重了些。
顧父是讀書人,又在縣裡生活多年,打聽消息自然比葉家方便。
隻是信豐縣是新升的縣城,底蘊不深,新朝建立至今也就出了兩位舉人,還都是年歲不小的,早趁着朝廷缺人尋了空缺,去外地做官了。
退而求其次,顧父還打聽了縣裡的秀才,倒是有兩個秀才學識優秀。其中之一的徐秀才是顧父的同窗,比他有天賦過了院試,還是排名前列的禀生,兒子也中了秀才,就讀于陉德府府學,正在備考鄉試。
原本顧父就打算讓外孫拜師徐秀才,他既知曉同窗的秉性才能,萬一徐秀才拿不準昭哥兒還能請教府學的師兄,府學的教谕可是正兒八經的進士。
然而見外孫不到半年就學完了“三百千”、《幼學瓊林》、《聲律啟蒙》、《增廣賢文》等蒙學書籍,開始學習《孝經》等基礎經學,隻怕照着越來越快進度,下個月就要到“四書五經”,顧父就覺得徐秀才不合适了。
昭哥兒是真的天賦異禀,上天賜予的麒麟兒。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徐秀才的本事還護不住外孫,而且照外孫吸收速度,隻怕要不了多久就能将徐秀才的知識學透。但還不拜師,顧父也心知自己的能力。過不了院試的人,多是對“四書五經”的理解不夠透徹,他帶着昭哥理解背誦還成,講解經義就有些力不從心了,顧父也擔憂自己的水平誤導外孫。
信豐縣尋不到合适的老師,顧父隻得将目光放寬到縣外。
葉昭自是不知道他的進度給了外公多大的壓力,但聽聞明日休息,他眼睛都亮了。
“休息歸休息,但莫要松懈,布置的課業要認真完成。”
顧父老生常談地叮囑,不眨眼地布置下海量作業。
葉昭若是知道自己示弱能減免大部分功課一定會後悔不已,現在的他沒有參照的同窗,而他雖然是學古代史的,但方向也不是研究科舉,以至于“預支神童”之名的葉昭并不知道什麼是正常進度,隻能根據所知的史料猜測,但他忘了能青史留名,甚至在地方縣志留下姓名都屬于萬裡挑一之輩。
等他反應過來,神童的帽子已經牢牢戴在頭上。學霸的自尊不允許葉昭成别人口中的“小時了了,大必未加”,隻能一路朝着天才的路子狂奔。
這是後話,現在的葉昭還是期盼放假的孩子。
葉國晏領着兒子回家時,見嶽父口中的神童興緻勃勃的樣子,一陣好笑。哪怕嶽父再三強調兒子有多厲害,昭哥兒也才是不到六歲的小孩。
“放假這麼開心?”
葉昭含了一塊蜜餞,見他爹不以為意很是不忿,“我學了十天了。”
顧父嚴格采用私塾的制度,除了清明端午等假日,其他時間都是十日一歇。
最初課業不緊,葉昭仗着回了能自己給自己放假,趁顧父不在摸魚,對放不放假不在意。随着課業加緊,葉昭緊迫感起來,用在學業上的時間也在增多。
他還不是真的天才,隻不過是仗着多讀了近三十年書炸魚塘,越學越難,想保持進度隻能多用功了,這假期也就珍貴起來。
系統哼哼唧唧,“都提醒宿主要多完成任務,提高資質。”
葉昭又往嘴裡塞了塊蜜餞,待自己格外寬容:“我的耐力已經提升到‘一般’,運氣都是‘良好’了。”他反正挺滿意。
也多虧完成任務提升了耐力,否則按照葉昭拖延症晚期的毛病,估計早被顧父的作業難到了。
“經系統檢測,宿主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請積極完成學霸日常任務。”
系統的最新任務欄閃爍着提醒宿主任務沒完成,“日常任務四:閱讀《史記》‘本紀’12篇,耐力+2,記憶力+5。”
“日常任務四獎勵很豐厚哦!”系統再次嘗試引誘。
葉昭隻當沒看見,他算是摸準系統的規律了。每日的日常任務是越靠後任務點越豐厚不假,但難度也是越靠後也高,而且要完成任務才會發布新任務,壓根不給他挑選鑽空子的機會,而且過了零點,這個任務還會清空。
當然未完成的任務次日會再次出現,但任務點也會減少為原來的一半。
系統對分數高的素質維度一向吝啬,雖然“記憶力+5”對葉昭格外有吸引力,但《史記》“本紀”有八萬多字,他今天既要顧及顧父的課業,還完成了三項日常任務,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我要勞逸結合。”葉昭嚼着蜜餞吐槽,“你給我一天時間我都看不完,這會兒都黃昏了,做什麼美夢。”
他看的是宋校版《史記》,繁體無句讀,這可不是網文,兩三小時能看完。
“前四史”在二十四史中地位最高,多少史學大家都通讀過,但葉昭還沒到這水平,隻挑着讀過一些來提高古籍閱讀能力。
系統仿若“雞娃”的海澱媽媽,“經系統評估,按照宿主如今的六維素質,隻要全神貫注,有80%的機會完成,宿主可以奮力一搏。”
“古有鑿壁偷光、囊螢映雪,宿主有本系統幫助,可以在夜裡學習。”
葉昭腳步慢了下來,葉國晏注意到蹲了下來,“累了吧,爹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