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張燈結彩的葉家院子再度熱鬧起來。
作為舅家,李氏的娘家兄弟早早來幫忙,隻等吉時随新郎官一起去接親。
這事與不到六歲的葉昭無關,但屋外喧鬧,被吵醒了也沒了睡意便早早起身。
“怎麼把你吵到了?”在廚房忙活的老趙氏見小孫子早早醒來,一陣心疼,反手塞了個雞蛋給他,小聲道:“先墊墊肚子,早飯還要一會兒,别讓其他人看見。”
雞蛋是溫熱的,估計是待客的時候,他奶奶多煮的。
偏心對象是自己,葉昭不好說些什麼,但老趙氏一早醒來忙活到現在,恐怕也沒吃東西,他剝好雞蛋,一分為二,将其中一半塞給他奶奶。
“你這孩子,我哪用吃雞蛋。”老趙氏邊嚼着雞蛋邊燒着火,“奶知道你孝順,你讀書辛苦,要好好補補。回屋吧,這兒忙忙叨叨的,别絆倒你,一會兒飯成了,奶讓你娘給你端屋裡。”
說着老趙氏将雞蛋殼掃進竈膛裡。
葉昭去了趟廚房取熱水洗漱,得到了他奶積極投喂的雞蛋。順着看了眼東廂房,他爹娘的房門緊閉,還沒睡醒。葉昭在堂屋轉悠了一圈,除了被逮住寒暄一會兒,别無他用,便回了自己房間讀昨日沒看完的新書。
等到太陽升起,葉昭滅掉蠟燭,伸了個懶腰,院内傳來鞭炮聲,走出去正遇上他堂哥穿戴一新,“恭喜大哥,人逢喜事精神爽。”
葉家人本身的皮膚都不黑,葉家旺秋收完捂了兩個月,太陽曬得黝黑的皮膚變白了些,是健康的小麥膚色,身量高大,一身藏青色尖擺圓領袍,肩部斜披紅布,精神抖擻。
葉昭是今晚的滾床娃娃,葉家旺臉上泛起紅意,不自在地抖抖袖子,然而他臉皮越薄,湊熱鬧的人越來勁,起哄聲此起彼伏。
“大哥别誤了吉時,早日接到嫂嫂回來。”葉昭解圍道。
葉家盛牽着驢車過來,驢身前也綁了一朵碩大的紅花,“該走啦!”
送迎親的隊伍出門,再回來已是中午。
等到鞭炮聲再起,葉昭終于拉着翹首以待的望舒去圍觀。
跨火盆、踩瓦片、拜天地。
葉家長孫的婚事,席面格外實在,雞鴨魚肉齊全,整整十個熱菜,赢得了鄉間一片贊揚,紛紛歎道新娘子嫁到了好人家,村裡人對葉家的條件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原本葉昭上學,讀書多費錢衆所周知,衆人都覺得葉家是瘋了,連帶葉家旺的婚事都難上了些。
畢竟普通人家收入有限,傾斜了三房,其他房的東西勢必要減少,為此李氏不知道私下跟娘家抱怨過多少次公婆老糊塗。
不過葉滿倉和老趙氏挑選孫媳婦的時候,沒太看重女方家境,隻要求性子爽朗,懂事能幹,拎得清,給長孫娶了鄰村錢家的長女,錢家條件差,更讓人覺得葉昭讀書要耗幹底子了。
村裡人唏噓的時候,葉家拜師的消息傳了出來,大房的葉家盛拜了縣城布莊的師父,二房小趙氏也說來年要送兒子虎哥兒念書,葉家沒有被拖垮的迹象,還蒸蒸日上。連帶這次喜宴,大手筆的席面讓葉家盛在婚戀市場的競争力又上來了。
還有人信了小趙氏一家人的話,誇獎着虎哥兒,親親熱熱地想給自家閨女壓個潛力股。
主家忙活着張羅席面,葉昭聽着這些閑話歇了跟他舅家入席念頭,拉着小姑娘去了後廚。
後廚是老趙氏把控,挑着好肉好菜給二人裝了一碗:
“照顧好你小媳婦,去房裡吃吧。”
老趙氏是信了小兒子童養媳的說法,就像兒子說的,小孫子以後有出息,說個大戶人家的嬌小姐,指不定還不習慣她們這些大老粗,不如自己養一個,就算昭哥兒長大看不上,一筆彩禮嫁出去也不虧,而且還積德了。
再等小孫子的舉人老師給小姑娘取了望舒的名字,老趙氏更覺得小姑娘有福氣,長得還好,跟她小孫子在一起金童玉女一樣,唯一擔心不會說話的遺憾也補上了,老趙氏愛屋及烏,也接受了童養媳的說法。
老趙氏的坦然引得廚房幫忙的親戚誇獎起兩人來,什麼天作之合有緣分的話張口就來,他奶欣然接受還樂在其中,卻把葉昭這個母胎solo說得落荒而逃。
臨走不忘拉走小姑娘。
*
“什麼是媳婦?”
葉昭正在吃飯,被問得差點嗆到。
顧望舒好奇地歪頭,推了推湯碗,“我不能問嗎?”
可她已經聽很多人說這個了。
葉昭咽下嘴裡的食物,“你還小,不用管這些,先吃飯。”
他也不知如何解釋,明明童養媳之說是權宜之計,卻把他弄得騎虎難下。
望舒小臉一塌,“為什麼會說哥哥你不要我,爹娘不會同意的。”
葉昭想也知道是村裡有風言風語,他偶爾在村裡尚且有所耳聞,更何況小姑娘,放下筷子轉移話題道:
“平時在家都做些什麼?”
“聽故事,理絲線,碰彈珠……”
小姑娘掰着手指,口齒清楚,雖然有點慢,但一點看不出先前沉默了半年多。
葉昭一聽這些活動就知道她在村裡沒朋友,都是跟他娘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