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趙氏和李氏看了眼籃子眉開眼笑起來,李氏還看了眼兒媳婦錢曉的籃子,而小趙氏則偷偷瞥向顧氏的籃子,四個籃子都是一樣的東西,這才放心。
兩人自認為小心,但在老趙氏看來依舊顯眼,大過年的她不想罵人,忍着擺擺手:“都早去早回。”
她也要等她閨女回娘家。
顧珍剛回房準備收拾完東西走,小趙氏就一臉自然地走了進來:
“我娘家侄女快結親了,嫂子知道你會刺繡,帕子繡得那叫一個漂亮,能給嫂子一張嗎?”
顧珍連忙蓋上籃子,笑道:“年禮要雙數,嫂子還準備其他東西了嗎?”
小趙氏看了眼明顯鼓鼓囊囊的籃子,泛酸了:
“我們二房不像你們滋潤,哪有銀子置辦其他東西,我這閨女不争氣,給不了爹娘好東西。”
“我們鄉下人講究實惠,不礙事,要是弟妹大氣,給我兩張帕子也成。”
顧珍臉上的笑容落了下來:“不好意思嫂子,我忘了年前帕子都賣完了。”
又将床上的帕子收了起來。
“這是國晏接來的單子,客人給的料子。”
“國晏一會兒催我了,二嫂您還有事嗎?”
小趙氏想撒潑顧及混不吝的三弟,軟了聲音道:
“不能先勻嫂子一張嗎?”
“不能。”
葉國晏右手抱着望舒,催促道:
“天色不早了,娘一會兒要罵人了。”
葉國晏話音剛落,院裡就傳來老趙氏罵人的聲音。
葉昭扭頭看向他爹,難不成他爹串通了奶奶。
不料葉國晏也探頭去看。
小趙氏不敢糾纏急匆匆地走了,院裡老趙氏将李氏扯出了西廂房。
*
“你這眼皮子淺的東西,還去搶自己兒媳婦的節禮,她是新嫁娘,你還要不要家旺的臉面了。”
“這麼向着娘家,你就回去别回來了。”
老趙氏又對着大兒子道:“你别陪她回娘家了,也不準去接她,讓她回去好好反思一下。”
李氏癱在地下,捂着臉道:“我這個婆婆跟兒媳婦一樣的年禮,錢氏還塞了其他東西,我回娘家有臉嗎?”
“錢氏是您挑的孫媳婦,她也向着娘家,您怎麼不說了,别這些東西是您私下給她的。”
“娘您私下給家旺媳婦東西。”小趙氏挎着籃子垮了一張臉,“咱倆娘家都是老趙家,您怎麼不記着我呢,我也要。”
葉家旺終于不沉默了,“娘那是我買的,我想她回娘家有面子。”
他跟着三叔和爺爺做積木去集上售賣,手裡也攢了些銀子。
“你想着自己媳婦,怎麼不想想你娘?”
葉家旺左右為難,求助地看向自己媳婦,而錢曉護着籃子躲在一邊,刻意躲開丈夫的眼神。
剛剛婆婆來搶東西,葉家旺手足無措幫不上忙的樣子,錢曉也不舒服。
婆媳大戰,葉國晏小聲對兒子道:“你爹娘我們多有先見之明,要是你以後跟望舒成了,咱們還是一家人,壓根就沒婆媳問題。”
葉昭咬牙道:“我才六歲!”
考慮婆媳問題是不是太早了。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葉家如此,顧家也不遑多讓。
顧家大嫂的娘家爹娘都已過世,沒回娘家,跟着顧家老兩口招待。
“昭哥兒,你跟老夫來堂屋。”
顧父叫走了兒子,顧珍攆着他娘去廚房:
“爹怎麼沒去書房?”
顧母擇菜的手一頓,“你哥他們孩子都大了,改成卧房了。”
不光顧珍疑惑,葉昭看見堂屋的書架也是奇怪,但很快他就沒心思想這些了。
顧父先是問了外孫的進度,聽到年前結束了蒙童課程,正在讀四書五經,頓了一下才開始考教。
最開始是《孝經》、《聲律啟蒙》之類的蒙書,葉昭沒有一絲磕絆,熟練程度不言自明。
顧父臉上浮現出幾分滿意,逐漸過渡到《大學》。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葉昭迅速接上:“ 先治其身;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緻知在格物。”
不光是《大學》,顧父又換了《論語》、《中庸》、《孟子》,葉昭背誦的速度慢了下來,卻也磕磕絆絆背了出來。
“不是剛結束了蒙童課程,你這四書都背過了?”
葉昭:“背了《大學》,其他三本隻通讀了,有些許印象。”
按照系統的評分,他的記憶力從最初的65提升到了72.6,雖然仍是良好範疇,但葉昭能敏銳地感覺到自己記憶力明顯的提升。
他前世的記憶力不差,又自己總結了一套記憶方法,所以即便拖延症也讀了名校,而現在葉昭讀過一遍,就能記個三四成。
四書五經他前世又或多或少讀過,甚至背過名篇,簡直更加簡單。
葉昭隻能說,現代選進課本的名篇,在古代也是最重要的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