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古代學霸養成日常 > 第20章 月考(一)

第20章 月考(一)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韓教谕卻是鐵面無私,尤其是歲考,涉及廪生待遇,尤其嚴格,廪生需要保持在“一等前列”,降到二等第一次警告,連續兩次就要降為增生,取消廪生的優待。

信豐縣十五個廪生名額不變,有取消的,自然也會有新進的廪生。

此規定一出,家境貧寒的學子都受到了鼓舞,連帶月考也受重視起來。

當然這就扯遠了,眼下最重要的還是考試。

葉昭定神看向第一道題目:

“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目光掃過,葉昭立刻解析了題目,這句話出自《論語·季氏》。

意為看見善,就怕追趕不上;看見不善,就像用手試探熱水。

核心意思就是君子對善惡的本質敬畏,趨善避惡。

題目不算簡單,葉昭思考片刻,結合《四書集注》“真知善惡而誠好惡之”,抓住了突破口,将趨善避惡歸結為修身的關鍵。

想清楚後,葉昭起手破題:

“聖人示人檢身之要,惟以善惡之幾為惕焉。”

點明題目本質後,承題強調對善惡的态度需“至誠”,也就是承接解釋上文。

“夫善不可失而不及,惡不可近如探湯,此其心豈有一息之懈哉?夫子所謂誠于好惡者也。”

接着起講,代聖人立言,開始議論。

之後入題,到此仍為題前部分,仍是承上啟下的作用,用以将題義從闡述部分過渡到正文。

入題後起股,才是正式議論的第一部分。

所謂八股文,正得名于起股、中股、後股、束股。

這四部分共同構成四組對偶段落,每段兩股,合稱八股。

想清楚後,葉昭下筆如有神。

起股論善惡本質,中股深化心理機制趨善避惡,後股強調現實意義修身濟世,束股收束全篇。

洋洋灑灑寫完,葉昭從題目緩神,才驚覺熱意,出了一身汗。

擡頭,隻有他的桌角放着兩塊烙餅,原來已經過了午飯時刻。

夏日的未時,也就是下午一點到三點,正是溫度最高的時候,也難怪他渾身冒汗,同教室的其他仁兄已經衣衫半褪,隻剩裡衣了。

雖然不雅,但鄉試考場上又不管穿多少衣服,比起熱得煩躁,雅不雅的不重要了。

葉昭松了松領口,試圖讓衣服裡進些風,奈何杯水車薪。

脫了外衣,葉昭此刻無比懷念他的空調和風扇。

一道四書題耗費了大半日,葉昭叼着烙餅,倒也不心急,翻開了下一道五經題。

五經題共有五道,分别出自《詩》、《書》、《禮》、《易》、《春秋》,考生擇“本經”答題。

“本經”是綁定的,通過院試後,必須在學政處登記,專修一經,終身不得更改。

俗稱的四書五經,其實是四書一經,有點類似現代的文理分科,本經的選擇也像。

既要考慮自己擅長的“本經”,也要有選擇策略,需要預估本經競争的激烈程度。

正如現代文理科錄取率不一樣,科舉考試也是“分經錄取”,各經的錄取率不一樣。

五經中最熱門的是《詩經》,意象豐富,易發揮文采,字還少,注釋也簡單,因而極受基礎薄弱、家學薄弱的貧寒子弟喜愛,有四到五成學子将其列為本經。

其次是《尚書》、《易經》,《禮記》和《春秋》最少。

尤其是《春秋》,又被稱作“孤經”。

無他,難度太高。

《春秋》需要熟記“春秋三傳”異同,加上《春秋》将近30萬字。

《詩經》加注釋總共不到10萬,而且隻有高頻考點需要背誦,中低頻理解熟讀,還有相當一部分冷門篇目極少出題。

不提《春秋》題目隐晦,破題失敗直接回家,單單字數就足夠讓人望而生畏了,更甚至于底蘊不足的人家都湊不齊三傳。

這也難怪《春秋》為本經的考生極少,但優勢也是如此。

人少競争壓力小。

聽過韓教谕分析後,葉昭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春秋》。

雖然後世史學界觀點是“五經皆史”,強調史料的擴充,但《春秋》卻是一直被列作“史部”,根正苗紅。

葉昭深知自己的文采不足以稱雄《詩經》,《尚書》佶屈聱牙,有古今文之争,《易經》涉及卦爻,唯物主義者無從下筆,《禮記》内容龐雜,毫無基礎。

選來選去,還是《春秋》最合适,最不浪費前世十來年的努力。

恰巧的是韓家恰巧專研《春秋》。

韓教谕是傳承韓老爺子,他當初自負于天賦,選擇了難度最高的《春秋》,對待弟子的本經卻不強求。

隻是見葉昭毅然決然選擇《春秋》,不免深覺是天定的緣分。

“你也莫覺得選《春秋》吃虧,鄉試首場定生死,四書題定過否,五經題決高下。”

韓教谕如是說,“為師能獲順天府解元,也多虧了本經《春秋》。”

人盡皆知《春秋》難,所以不光錄取率高,一旦出衆還極易點為魁首。

畢竟五經分閱本經,潛規則是五經魁首分列第一至五名,老讓《春秋》墊底也不好看。

試卷到最後,《春秋》題顯現:

“十年春,王正月,公敗齊師于長勺。”

葉昭微微一笑。

他的考運還不錯。

這篇文章他複習過。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