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石磊低聲道,聲音擦着她耳畔落下。他終于抓到鹽瓶,退後一步,往鍋裡撒了些鹽,又用木勺攪勻。何喜将面餅輕輕覆在菜上,扣好鍋蓋,将火調大。
再有五分鐘就能出鍋,何喜倚着料理台掏出手機。屏幕亮起的瞬間,視頻軟件的通知欄瞬間彈出幾十條催更消息——“up主失蹤半年了!”“求更新!”“考古系學生來催更啦!”
她指尖懸在屏幕上方,忽然想起大一時那個心血來潮的深夜。當時有部号稱“還原曆史”的宮鬥劇正火,她熬夜追到第五集,氣得直接從床上彈起來——劇中貴妃居然用明朝的禮儀參加唐朝的宴會,編劇是把觀衆當傻子嗎?
她抓過手機就在備忘錄裡噼裡啪啦敲字,從服飾錯到禮儀,從稱謂批到時令,五千字的檄文一氣呵成,最後還配了個“氣到變形”的表情包發到社交平台。
本以為發洩完就能安心睡覺,誰知第二天睜眼,手機消息直接99+。劇粉們聞着味全過來了,把她那條動态沖得七零八落。“你行你上啊!”“鍵盤俠真可怕”“你知道你胡亂寫的東西會對這部戲付出心血的老師們造成多大的傷害嗎?”的評論鋪天蓋地。
何喜咬着牙刷翻評論,越看越上火。她抓起書包就往圖書館沖,在古籍區泡了整整一天。《唐會要》《開元禮》《舊唐書》……堆了滿桌,宿舍關門前,她終于把考證視頻做完了,點擊發送。
視頻裡始終沒有露臉,隻有精心剪輯的史料圖片與電視劇鏡頭的對比。說是視頻,倒更像是個會動會發聲的PPT演示。當畫面定格在劇中女主角向父親行叉手禮時右手在上的錯誤鏡頭時,背景音裡傳來一聲清晰的“啧”聲。
何喜羅列了很多唐代的畫和雕塑作為證據,最後強調說:“叉手禮左手在外,男女皆同”,彈幕突然炸了:
【卧槽真是左手在外!】
【劇組出來挨打!】
【UP主這是拿放大鏡看劇啊!】
【這較真勁我愛了!】
第二天,劇組官微不僅發了緻歉聲明,還主動@何喜的賬号“無聊的小喜”表示感謝。這波操作反而讓劇集讨論度暴漲,而何喜的粉絲列表裡突然多出一堆頂着“曆史系在讀”“考古愛好者”ID的新關注,她的賬号莫名其妙地火了。
何喜擅長挖掘那些鮮為人知的曆史細節——比如在講解《韓熙載夜宴圖》時,她不聚焦主要人物,而是專門分析賓客們佩戴的玉佩形制、腰間的帶鈎工藝……她以為這種小衆的東西沒人會感興趣,卻沒想到,大家不僅看的津津有味,還不聽地催更。
後來何喜創辦旅行社時,大批粉絲專程來西城找她當導遊。這也解釋了方遷的矛盾心理:既想讓她離開,又千方百計想要掌控她的賬号。
但何喜這種“佛系”更新态度讓粉絲們又愛又恨。每次登錄賬号,私信裡必然堆滿各式各樣的催更留言。何喜慢慢滑動屏幕,突然看到一條ID叫“有趣的小歡”的簡短評論:【立春快樂】。她的手指頓住了,久久沒有繼續往下滑動。
這時,鍋裡的熱氣“噗噗”地頂起鍋蓋,何喜下意識伸手要去掀。石磊眼疾手快地攔住她的手腕:“想什麼呢?手不要了。”
何喜這才回神,先關了火,再用抹布墊子鍋蓋,一掀開鍋,一張白白胖胖的大餅映入眼簾,何喜丢了些香菜,沖石磊揚了下下巴。
石磊了然,端着鍋放到了涼亭的桌上。
崔葉子誇張地說:“天啊!這做的也太香了吧!”
葉琳琳贊同地點點頭。
何喜把碗筷一一擺好,石磊又拿了幾罐啤酒,幾個人碰了杯,開始一邊吃一邊聊天。
何喜這才知道,春院裡那些栩栩如生的牆繪都出自崔葉子之手,更讓她意外的是,連四季小院都是這位溫婉女子投資的。
何喜十分不解:“這地方……有投資價值?”她看了眼正啃着餅的石磊,小聲跟崔葉子說:“你不會是被他忽悠的吧?”
崔葉子笑笑說:“何喜,你多呆幾天,就能明白我為什麼會投這裡了,我真的很喜歡這裡,說不定以後就在這養老了。”
那個沉默寡言的葉琳琳酒量竟出奇的好,她自己靜靜地喝,等到吃完飯時,何喜驚訝地發現,葉琳琳旁邊已經擺着七個空瓶了。
崔葉子推她回房休息,她挽起袖子,道:“你們倆做的飯,我和琳琳來收拾。你們先去休息吧。”
何喜瞥了眼那七個空酒瓶,試探地問:“琳琳,還成嗎?”
“我沒事。”這是何喜頭一次聽到葉琳琳講話,她講話聲音很輕,普通話講的不是很标準,帶着點口音,何喜聽着覺得别扭,卻又說不上哪裡不對勁。
崔葉子也笑道:“你放心吧,琳琳酒量很好的。”何喜見葉琳琳臉色如常,也就不管了,她還有件事要找石磊。
她拉着石磊,走到春院的門口,看着面前的密碼鎖,問:“密碼怎麼改?我試過了,說要管理員授權才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