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分道揚镳(2011)
深圳的空氣總是濕熱而黏膩,像一張無形的網,将形形色色的人困在其中,掙紮着向上或向下。陳小川坐在一家街角廉價快餐店裡,面前擺着一份打了七折的盒飯,裡面的菜色油膩且單調,但他吃得很認真,每一口都像在咀嚼生活本身的味道——苦澀中帶着一絲勉強的溫飽。來深圳已經一年多,他憑借自己的努力和在外貿公司積累的一點經驗,日子總算比剛畢業時好了些許,勉強能在城中村租個十平米的小單間,不再像流浪街頭那般絕望。然而,城市的巨大貧富差距和職場裡的暗流湧動,讓他深切感受到,自己仍隻是這個龐大機器中最微不足道的一顆螺絲釘。
手機震動了一下,是張浩發來的消息,約他晚上見面。小川心裡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大學裡,張浩是他為數不多的朋友之一,那個來自城市的男孩,曾是小川了解外部世界的一扇窗。他們一起在辯論社唇槍舌劍,一起在圖書館熬夜備考,一起分享對未來的憧憬。隻是畢業後,張浩在求職上遇到挫折,又在感情上受了打擊,整個人變得越來越功利和憤世嫉俗。小川曾試圖勸解,但張浩的耳朵裡已經隻聽得進“錢”這個字,他們的交流變得越來越困難,最終漸行漸遠。這一次張浩主動聯系,小川本能地感到一絲不安,但也有一絲作為老朋友的牽挂。
夜色降臨,華燈初上,深圳的夜景迷幻而璀璨。小川按照地址來到一家鬧市區的咖啡館。張浩已經在靠窗的位置坐着,穿着一件略顯褶皺的襯衫,臉色有些憔悴,但眼神裡透着一股亢奮和急切。他見到小川,用力揮了揮手,臉上擠出一個略顯勉強的笑容。
“小川!好久不見!”張浩招呼道。
小川走過去坐下,發現張浩面前已經擺着兩杯咖啡,一杯他的,一杯似乎已經喝了一半。桌上還散落着幾張紙,上面畫着一些圖表和文字。
“是啊,好久不見。”小川說,語氣有些感慨。
“你小子,行啊!聽說你在公司幹得不錯,都搞定大單了!不像我,換了好幾份工作都不順心。”張浩說着,拿起咖啡喝了一大口,似乎想借此掩飾語氣中的酸澀。
小川心裡一沉,他知道張浩在職場上的不順。他誠懇地說:“運氣好而已。而且我剛入行,還在學習。”
張浩像是沒聽見他的謙虛,身體微微前傾,壓低聲音說:“别謙虛了!我都知道,能力是有的。所以這次找你,是想拉你一把,也是給自己一個機會。”
小川看着他發亮的眼睛,問:“什麼機會?”
張浩左右看了一眼,确認沒人注意,然後将桌上的幾張紙推到小川面前。“我最近一直在琢磨一個項目,一個能讓我們快速翻身的項目!你看!”
小川拿起紙看了起來。上面是一些關于互聯網電商平台的數據分析和商業模式草圖。在那個年代,電商雖然已經興起,但遠未像後來那樣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競争格局也還沒有完全固化。張浩的項目,是想做一個針對細分市場的垂直電商平台。
“怎麼樣?”張浩期待地看着小川,“是不是很有前景?現在的風口就是互聯網!我們隻要抓住這個機會,搭上這趟車,就能賺大錢!比你那個外貿公司強多了,一單單地熬,什麼時候是個頭?”
小川仔細看着張浩的方案,眉頭漸漸皺了起來。方案确實描繪了一個誘人的前景,數據分析也做得有模有樣,但小川憑着骨子裡那份謹慎和在外貿行業摸爬滾打的經驗,還是看出了一些問題。
“張浩,這個項目聽起來不錯,但……資金呢?技術團隊呢?還有,電商的競争已經很激烈了,怎麼保證你的平台能脫穎而出?”小川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張浩的表情一僵,随即又被亢奮取代。“資金?我現在正在找天使投資人!我已經見了幾個了,他們都很有興趣!技術團隊可以外包,或者找剛畢業的學生,成本低!至于競争,我們有獨特的定位,專注一個細分領域,避開巨頭的鋒芒!”
小川沉默了一下。他知道張浩說的這些都有一定道理,但在他看來,這些答案都過于理想化,缺乏對實際困難的充分評估。天使投資人不是那麼好找的,技術外包質量難控,細分市場也可能很快被巨頭複制或打壓。更重要的是,張浩眼神裡的那種急功近利,讓小川感到不安。他更相信一步一個腳印的積累,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暴富。
“張浩,我覺得……時機可能還不夠成熟。”小川斟酌着用詞,“這個項目需要的投入和風險都太大了。而且,說實話,我對互聯網這塊不太了解,幫不上什麼忙。”
張浩的臉瞬間沉了下來。“什麼叫時機不成熟?機會稍縱即逝!等成熟了黃花菜都涼了!你是不想冒險,還是根本不相信我?”
“我相信你,張浩。”小川認真地說,“但我相信的是你的能力,而不是這個項目現在就能成功。做生意不是靠一腔熱血,得有周密的計劃和充分的準備。你現在資金、團隊、資源都還沒到位,風險太高了。”
“風險高?哪個創業項目沒風險?”張浩的聲音大了幾分,引起了周圍人的注意。“你就是膽小!就是墨守成規!你就想着在那個破外貿公司裡一點一點往上爬,熬個十幾年二十年當個中層經理就滿足了是不是?你忘了你來深圳是為了什麼?為了改變命運!為了出人頭地!這種機會擺在你面前,你竟然說時機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