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籬落疏疏散散,幾隻雞在吃谷子。
孫尚香對孫權說:“此人雖然深居窮廬,但卻錢糧有餘,不然,如今饑荒年代,此人不但自己可以吃得飽,還能給雞鴨吃到谷物,可見此人的富庶。”
如今戰亂,人丁多用于打戰,還有誰用于種地?因此荒田無數,但是富庶之人卻是不怕。
為何?
隻因他們可以用錢換糧食。如今糧食稀有,于是漲價,一般的人還買不到糧食。
孫權點點頭笑道:“那是自然,公瑾推薦的諸葛瑾,自然是不同凡響。”
孫尚香先前打聽到,諸葛瑾已經成家,因此和胞弟諸葛亮早就分家。
此處是諸葛瑾的住處。
敲門後,卻見一披發青年,臉色古銅色成熟穩重,聽到敲門聲就迎了出來。
“二公子。”諸葛瑾非常謙虛,“收到你的書信,非常驚訝,如今二公子親來草廬,實在不知如何招待。還望見諒。”
孫權也是受寵若驚道:“諸葛先生世外高人,今日得見,實是我一生有幸啊。”
諸葛瑾于是和孫權孫尚香邊走進茅廬邊說:“世外高人實非我也,乃是我弟諸葛亮,稱之為卧龍先生。”
孫權笑道:“哦?竟然有兩兄弟皆為人才者乎?真是要見一見了!”
“二公子,今日真是無巧不成書啊,舍弟諸葛亮,正好在此處一起喝茶。”諸葛瑾笑道。
孫尚香一怔,什麼?要見到那個西蜀著名丞相諸葛亮了嗎?
三國演義對諸葛亮多有編造處,雖然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多體現在理論上,但他的政治宏觀眼光和治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雖然任人唯親,但也和他從小的經曆有關。
諸葛亮的先祖也是名門望族,但到諸葛亮這一代,已經是家徒四壁,隻能小康了。
但是諸葛家族怎能就此自甘沒落?于是寄希望于小輩身上,在諸葛亮和諸葛瑾小時候開始就請來名師隐士指導,讓他們熟讀兵書,精通治國之道,縱橫緯略,就是希望他們其中能有振興家族者。
這是諸葛世家下的一步大棋。
因此,孫尚香既知曆史,也不會奢望諸葛亮能出山幫助孫權,因為孫權既然得到了諸葛瑾,諸葛亮就不能同時被孫權得到。這是諸葛家族的策略,三兄弟必須服侍三個崛起的軍閥。
此時,孫尚香已經站在孫權身邊,扮演着孫權下人的角色。
孫權跪坐在蘆葦草席上,對面就是同樣跪席的諸葛瑾。
“如此說,先生對大勢之把握,乃是知袁紹不是曹操的對手?”孫權一怔,“此時,袁紹占據四州百萬之衆,又是四世三公,民生所望。可曹操多次屠城,又和宦官扯上關系,名聲實為不好。君為何如此認定,曹操必能赢袁紹呢?”
諸葛瑾喝了口茶,笑道:“曹操雖弱,可善激人心,以一當百,十萬如何不能敵袁紹百萬乎?何況曹操其下多能臣。再者,曹操雖毒辣,可禮賢下士,任人唯才,萬衆一心,勵精圖治,而袁紹身悴體弱,力不從心,優柔寡斷,性情多變,喜怒無常,号令又朝令夕改,其下雖能人衆多,可各執己見,争論不休,袁紹又不能信任他們,雖号百萬卻不如蝼蟻之團結,豈可撼動必死之心?”
孫權聽了恍然大悟,“這真乃天将先生賜我也!”
諸葛瑾溫和笑道:“我豈能比之我弟孔明呢?十分有一分都不如啊。”
孫權頓時非常想見諸葛亮了,再次求見,“君不是言,諸葛孔明先生今天恰巧在此處嗎?何不一起見見!我與君相談甚歡,相信君弟也是如此。”
“二公子此言差矣,孔明絕非願意出山之人。他隻願隐居于此,不願跟随任何人縱橫天下。我也勸說過他,無奈……見是馬上可以見到,怕見了還會讓二公子失望。”諸葛瑾說的是老實話,他知道諸葛亮的脾氣,清高得很,哪裡能和任何一個主子和的來?
除非這個主子,對諸葛亮言聽計從,俯首帖耳。可從孫權的霸氣眼睛來看,孫權顯然不是諸葛亮最合适的主人。
這點,孫尚香也知道。
讀書人嘛,總是自命不凡,以管仲自比久了,就會覺得自己已經是管仲了。哪裡能輕易出山去做個卑賤的打工人?
諸葛亮要的,是個把他當天一樣聽話的老闆,孫權孫策都年少,再禮賢下士也不會對臣子如劉備那樣的謙卑,再說了,孫策已經有周瑜,孫權身邊也漸漸謀士多了起來,諸葛亮如果過去輔佐,也不過是他們衆多謀士中的一員。諸葛亮如何能受得了這個氣?
從諸葛亮後來在劉備死後就一直要阿鬥聽諸葛亮的,有個人反對北伐就要被殺等曆史來看,諸葛亮的氣量的确還不如諸葛瑾。
年輕人嘛,又是沒落貴族之後,井底之蛙自然覺得自己是天下第一了,哪裡能容得下意見相左的人?
在諸葛亮眼中,李嚴,魏延,凡和諸葛亮意見不一樣的,都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