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女冬囚也已注意到了那人的臉,卻沒有如桃七這般按捺不住。
桃七腦門突突直跳——那名太監,便是祭祖結束後,主動來請宋無忌去常極觀歇腳休憩的太監。
常極觀前,那般邀請,透着古怪。而眼下他又成了給皇帝下毒的嫌疑人之一,難不成裡頭有什麼深意?
可皇帝近身伺候的人就這麼多,宮裡的太監一人身兼多職也屬正常,桃七不确定是不是自己多想了,隻是個巧合而已。
驗毒的另一位秦太醫,起先一直埋首在桌案的數十道禦膳之間,忽然從碟子堆裡擡起頭,下跪,趴在地上戰戰兢兢道:“啟禀太後娘娘的,微臣方發現,下了毒的菜肴,遠遠不止十幾道……”
群臣倒抽一口涼氣。
“這是什麼意思?”崔太後急切地轉過頭,钗環叮當作響。
“以銀針檢驗終究是粗陋的法子,後又以太醫院配置的驗毒汁滴入禦膳之中,觀察顔色變化,可測出極低的藥量來,微臣發現除了先前的十三道之外,還有十六道裡頭也有毒,隻不過毒素劑量太小,未被銀針驗出。”秦太醫幾乎把頭低到了地毯上,“若是這樣,那亦可以合理推測,其餘無毒的十幾樣禦膳,也可能有極其微量的番木鼈之毒!”
深夜裡,秋風刮過太極宮,嗚嗚咽咽,冷徹骨髓。
“竟有這等事?”太後拂袖大怒,“如此大膽的下毒伎倆,究竟是何人敢害皇帝陛下,斷我嵇氏正統血脈!哀家查清之後,必要将此人淩遲至死,挫骨揚灰!”
太後身邊的嬷嬷并一位女官左右扶着太後,将她扶着坐在了龍椅上,為她順着背,勸道:“太後莫要氣壞了身子啊。”
群臣幾乎都将臉貼在了地毯上。無人敢出頭,無人敢置喙。那幾個嫌疑最大的宮人裡有兩個更是身子往外歪了一下,差點兒暈死過去。
阒靜之中,衆人都恨不得将頭縮到地縫裡去,還是那個刑部員外郎郭子乾,突然站了起來。醍醐灌頂,語帶激昂:“我知道了!”
刑部員外郎是微末的從五品小官。本是連宮宴都無資格參與的,他居然敢在一衆高品階的臣子面前,多次站出來說自己發現了案件的突破點。
桃七也在心裡暗暗搖頭,真是個愣頭青,不看看眼下是什麼氛圍嗎?皇帝差點死了,他還一副沉浸在找到線索的喜悅中,毫不掩飾興高采烈的模樣。難怪案子辦得再好,也是個區區員外郎。
宋無忌也在看着他,問道:“郭侍郎又有何高見?”
“隻有一種方式能夠造成大範圍的下毒,且毒素含量差異不等的情況。”郭子乾難耐地左右走動了兩下,足尖還踢到了前面的幾位尚書,魏渭塘也在其中,但被官位比自己低的下屬踢了也不敢說什麼。
他将右手放進左手的大袖裡,似乎在探尋什麼東西,然後伸出,五指張開做出像撒豆子一般,撒出去一把空氣,形象地示意了下毒過程。
“那就是,像這般大範圍撒出粉末。如此,由于距離或遠或近,會出現不同的碗碟中被灑入的毒粉不一的狀況。離撒藥那人近的碟子裡藥就多,離他遠的地方,隻能算是被波及。”
“可為何要以此等方式下毒,而不是直接将毒統統下在其中一盤中呢?”大理寺卿熬堃問,斷案本就是刑部和大理寺的老本行,刑部小官郭子乾都出頭發表了意見,熬堃作為大理寺的正官,再窩着裝死,說不過去。
郭子乾道:“八成是怕陛下不喜那道菜,直接略過了。大範圍下毒,能大大提高下毒的成功率。”
很有道理的推測。另一位禦史台的禦史自告奮勇道:“兇手許是顧忌直接下毒的動作太明顯,便将毒粉藏入袖中,當袖子揮到禦膳的上方的某個位置,控制着揮動一下,不動聲色地将毒粉抛灑出去,便會造成如今的局面。”
太後:“言之有理!”
那名禦史将作案手段,以及細節都描繪得十分到位。官員們皆以為然。
郭子乾也覺得這個猜想是最說得通,也是最容易實現的。
要在衆目睽睽之下,将這樣的一把毒粉撒入小皇帝面前的禦膳之中,毒粉必然碾磨得極碎,以至于撒出去呈現細如煙霧的狀态。
可是,如此細小的粉末,能夠達到讓小皇帝中毒至瀕死的劑量嗎?
這也是桃七覺得有些反常的原因。
桃七對毒研究不深,想來若是那毒粉被精煉過,或許可以達到要求。又或許怕毒不死皇帝,下毒之人選擇大面積撒落,且反複撒了許多次。
但是如果真是撒藥粉投毒,那桌上也應該有參殘餘的藥粉才對。因為撒藥人不可能準頭那麼好,一把下去,都落入了碗碟之中吧。可太醫驗那銅鼎盒時,順手也驗過兩張桌面,并未發現有毒藥的痕迹。
她覺得不對,其中一定有什麼被忽視了!
在太後的允許之下。郭子乾和兩位太醫走到那六名具有重大嫌疑的工人面前。命他們擡起手臂,他們要檢查這些人。
最鎮定的是梧桐大宮女,她的藕荷色宮裝是窄袖子,太醫的檢查手段是先以肉眼觀察,再以微微沾濕的潔淨巾帕擦拭手掌與袖口,浸入藥汁裡檢驗毒性。
大宮女首先被排除了嫌疑。當即站起來,挺胸擡頭,回到皇帝身邊去了。
桃七還有心情調笑兩句:“冬囚姐姐,你猜是哪個宮人要倒黴了?我猜就是同咱們說過話的那個。”
冬囚不說話。桃七也不惱,暗暗等着看好戲。
剩餘五名宮人也是如此。而他們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大體也保持鎮定,配合太醫完成了檢查。
隻剩下最後一名小太監,太醫來到他面前,發現其面孔慘白,冷汗如鬓,哆嗦得不像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