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喬,本宮早就知道,死你一個是萬萬不夠的。”
甯太妃衣着挑絲雙窠雲雁裝,滿頭烏發梳成了長樂髻,氣度雍容華貴,絲毫弱于太後。經曆了三朝皇帝,年過半百的女子年華逝去,容顔不在,可她還是不服老,一張臉敷了白皙的鉛粉,襯得口脂濃豔。厚重的脂粉掩飾了臉上的疲态和紋路,卻掩飾不了敗落後的了無生意。她做出誇張表情時,皺紋一根根冒出,根本藏不住的,那是歲月對女子的蝕刻。
狸奴嗷嗚一聲,被她丢到了地上。甯太妃親自動手,解下了肩頭的狐毛軟坎肩,拔下發钗,散落滿頭青絲,在缭亂的發叢之間,顯露出一縷縷掩藏起的花發。動作優雅至極,宮廷女子半生習得的優雅與矜貴刻入骨髓,無法抹去。
甯太妃竟然當衆散發脫服,從珠簾後走出,似乎是打算出來認罪了。
她走到大殿中央。原立于她身後的幾位宮女也忙不疊出列,緊跟她身後跪下。
可甯太妃沒有跪,她站着,姿态輕慢,直視皇帝與太後,眼神裡沒有恨,隻有輕蔑和鄙視。
原本溫婉端莊的後宮太妃,居然頃刻間變作了另一個人,心死了,什麼規矩,什麼尊卑便都能抛得一幹二淨。
“甯太妃,你有何話說?”崔太後端的是母儀天下的氣勢。小皇帝已經被連番變故吓得說不出話來,隻能縮在劉勍懷裡。
“辛喬是我宮裡的老人,她做的一切,都是本宮下的令。”
辛姑姑一改淡定赴死的從容,面露哀凄之色:“太妃,你又何苦!”
“你又是何苦呢?”甯太妃花發潦草垂落,一副單薄的婦人身軀,顯得無比索落,“深宮寂寂,你陪伴了本宮四十多年,一生未嫁人,熬成了老姑娘,難道還要陪本宮老死宮中嗎?”
寥寥幾語,訴說了兩位妙齡女子困鎖宮牆的悲凄一生,言語哀婉,帶有死意,惹人動容。
說完,甯太妃怒視大殿上首,聲色俱厲:“崔晴,你本是閩安侯府庶女,而我是門下省左拾遺嫡長女,我父官職不及侯爺。景夏帝在時那麼多年,你我同為媵妾,而今為何你成了太後?而我隻能下半輩子繼續屈居人下?”
左拾遺隸屬門下省,品級不高,區區六品,遠比不上閩安侯府,卻是清貴的谏官。再者甯太妃是正兒八經的嫡出,而崔太後是庶女。在甯太妃心目中,自己與崔太後并沒有貴賤之差,甚至崔太後連兒子都沒有生出來,為何母儀天下的是她崔晴?
當着滿朝文武、貴戚、使臣們的面,甯太妃就這麼将半輩子的怨恨赤裸裸地倒了出來,聽者無不唏噓扼腕。衆所周知,崔太後與甯太妃自從入宮時起便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同為妃嫔,以姐妹相稱,在波詭雲谲的深宮之内互相照顧、提攜。景夏帝駕崩後,兩人也同居宮内,度過了寂寞的十數年時光。可甯太妃今日居然做出戕害皇帝的事,理由居然是她不甘被半輩子的好姐妹踩在腳下。
崔太後心神不穩,怒不可遏:“原來你一早就包藏禍心。哀家居然容你這般的毒婦在身邊幾十年!”
甯太妃冷笑:“哼,德妃,你說我包藏禍心?景夏帝在時,你又何曾對其他的妃嫔仁慈!隻不過你見我不争不搶,是個好拿捏的,才容我活到了現在!”
先皇景夏帝在時,崔太後也沒登上過皇後寶座,而是四妃之一的德妃,甯太妃居然直接喊她過去的封号,這算是徹底撕破臉皮,不裝了。
“大膽刁婦!”崔太後暴怒,“來人,給我堵住她的嘴!”
兩名太後身邊的健婦應聲而動,郭子乾竟然攔了上去:“不可,若是堵住了嘴,就不能繼續審了?”
太後怒瞪着他:“郭員外郎,你敢在大殿上抗哀家的旨?!”
郭子乾半步不讓,打開雙臂攔在甯太妃身前:“大岐刑律十三章,二十八條,嫌犯自陳時,任何人不得阻撓幹涉。且聽嫌犯說完!”
他居然搬出了大岐律令來,崔太後氣得臉紅脖子粗,當場重重坐回了軟椅上。可滿堂權臣在此,也不能公然不讓甯太妃訴說作案動機。那兩個健婦沒等到太後的指令,是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僵持須臾,終于是灰溜溜地回到了原位。
若換了桃七,都不敢公然違逆太後到這等地步。這郭子乾,是個人才,大大的人才!
“甯太妃,你可以繼續說。”郭子乾也松了一口氣,繼續鼓動甯太妃。
她敢說,宦海沉浮多年的狐狸們卻不一定敢聽,有幾個滑不溜秋的已經躍躍欲試想要請求離開大殿,又不敢做第一個,隻能上不上下不下地熬着,期望旁的人先站出來提。
辛姑姑的哭訴一直沒停過:“娘娘,您這又是何苦呐……”
甯太妃高傲地昂起了頭顱,就在桃七和郭子乾以為她要繼續訴說往昔宮闱内的陰私秘事之時,她卻話頭一轉:“本宮是正兒八經為景夏帝誕育過皇子的妃嫔,可你有什麼?不過是仗着一個便宜養子,從故太子那裡撿來了皇位……”
甯太妃口中的便宜養子,便是永和帝,原是景夏帝第三個兒子,在位六年,英年病逝。而他說的故太子是誰?桃七完全沒有聽聞過景夏帝還有一個太子。
攝政王一直維持着高高挂起的姿态,無甚觸動,但當聽甯太妃說到此處時,他手中撚過的一顆檀珠,似乎受到了巨大的擠壓,爆出了一條極細的裂痕,隻有離他兩步遠的兩位随身侍女注意到了那聲響,卻也沒有發現那動靜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