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吧讓我這個心理業餘教授給你分析分析”
原來萬西和一個好朋友一塊備考注會,結果這個好朋友嫌棄萬西太勤奮,明明已經工作了還要備考。給她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
“其實事情很簡單的,你現在覺得她明明是好朋友,不僅不能互相支撐打氣反而還要責怪你,不理解你一邊工作一邊備考的辛苦,你覺得你投入的感情沒有得到對應的回饋。其實人總是很容易忘掉别人給予的好處,總是以自己為第一位的。完全契合的朋友是絕對沒有的,求同存異是通用的原則,你覺得你們還有共同的話題,還有其他契合的點,你就回避掉這個矛盾點就好,或者你把這個問題坦誠地同她商量。事情無非積極處理和消極回避兩種态度,實在不需要自己内耗,傷心這樣半天,好好的周末都浪費了多可惜。”趙慷歌一邊走進一家零食店,一邊這麼勸着萬西。
“你喝拿鐵還是美式?”趙慷歌問
“我愛喝拿鐵”萬西也習慣了她倆話題總是突變。
“啧,還是茶好喝,果真是地道的Chinese”哈哈哈哈,她倆同時笑起來。
“你說得對,趙博士,我現在好多了”萬西用孩子一樣的腔調在電話那邊調侃她。
其實萬西長着一張娃娃臉,南方女孩的小個子,加上直到現在都沒改變過的中學生穿搭,讓她站在小學門口也一點不突兀。
而趙慷歌從小就是冷臉,穿的也一副曆經滄桑的樣子,倆人站在一塊倒像是兩代人。
就這樣看上去不搭界的兩個人,從高中畢業後,這麼多年每天都會發消息說些無關痛癢的小事情。
趙慷歌時常覺得,人就是靠這些小事活着。被宏大叙事裹挾着前進的人,或者直接被丢棄的人,就靠這些不痛不癢的日常活着。
“那就好,人嘛總是要自己成全自己,别人的話有用就聽聽,沒用就理都不要理,不管父母還是朋友,隻是動動嘴皮子,所有該承擔的都得自己承擔。不過你也别像我這樣極端,我是環境差,你們好過我。” 趙慷歌一邊打趣自己,一邊勸慰萬西。
她了解她,家裡保護着,從小生活的環境單純,總覺得真誠待人就能換來别人同樣的真心,人和人終究是不同的。她從小見慣了,什麼血緣,什麼友誼,上一秒是喝酒的親兄弟,下一秒是尖酸話發射機,上一秒是合作夥伴,下一秒是撕破臉皮。她見得多,自然不為人際關系煩惱。浮雲流水一樣的東西,花心思去抓住不是自尋煩惱嗎?但是她護着她的真心,不願把一切說的那麼絕對,何況有時候她也是真心希望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
“好好地準備考試,每天不要懷疑自己,守得雲開見月明。”趙慷歌安慰道
“好,你現在準備回家了嗎,怎麼每次都去那麼遠的地方散步?”
“快了,我坐最後一班公交車正好合适。”
“那你路上小心,我也吃完飯回家了”
挂掉電話,趙慷歌坐上公交車,路牌上的那些地名,在這些年散步的時候她已經去過小半。她總是更喜歡坐公交車,即使有時候不準時,有時候速度更慢。她喜歡坐在後排,看路邊的行人,行道樹,路燈,建築。有時候她就這樣把自己從這個世界抽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