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平靜的過着,趙慷歌也習慣了每天看書,看文獻,寫文章的日子。
每天半個小時給家裡打電話,是她這幾年來雷打不動的習慣。
舍友納悶“跟家裡關系不好,但是每天都能打半個小時電話?”
“嗯。”
因為是趙慷歌,所以這件事情不矛盾。
趙慷歌從長眼睛開始就會察言觀色,脆弱的關系,貧瘠的資源,人總得找辦法讓自己活下去。
大概這就是那些赫赫有名的徽商為何能一邊自嘲“前世不修,生在徽州”,一邊做大做強的原因吧。
遇到不同的人要說不同的話
做事不要傷了别人的面子,遇到值得的用心幫,不值得的敷衍幫,自己發展是最重要,留着人總是沒有壞處。
這些年擺脫了父母的影響,走出來之後,她自己的處世哲學一天一天地建立,正确還是錯誤她也不清楚。
生活就像做公司,不是銅牆鐵壁,固若金湯,白手起家的人,大多數時候都是縫縫補補,拆東牆補西牆,不斷地去糾正問題。
“昨天你媽媽說生意不好做,回家劈頭蓋臉給我罵一頓”
“哈哈哈哈,這個人又在莫名其妙了,沒事我去跟她說,她情緒一向控制不好的”
“哎,我也是累了一天了,你媽媽回來就開始翻舊賬”
“沒事,我去跟她說,不過生意的事情,上次咱們看的那個項目我是真覺得有得做,我之前跟進了一下,人家的分店已經開了挺多個城市了,我眼看要走了,還是想你們找一個穩妥的項目養老。”
“養老的錢,我們目前在小地方也足夠應付了,隻是确實是想再多掙幾筆。”
“之前我的想法是你們找個熟悉這個領域的合夥人,你們出資他們管理,但是轉念一想人家能管理的多半也能出資,确實你們找人是困難。”
“身邊的朋友我大概都問了一下,覺得在這邊做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