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吳越和談
“紅塵繁華,浮世滄桑,飄淩幾經輾轉,流落唐國,猶如隔世重生,不想再記得從前。”
“我的鐘隐二字,原意鐘情于山河秀麗之閑雲,歸隐于世外桃源之靜宓。與你的飄淩相較,看似安逸一些,卻不及你那般淩空放飛的自由。”
當年,李煜父親李璟在位時,長兄李弘冀為皇太子,李璟的次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李煜文采超然,深得父親李璟的偏愛,李弘冀為人猜忌嚴苛,常恐李煜成為自己未來皇位的競争對手,故對李煜豎起敵意。李煜無意江山,害怕李弘冀猜忌,不敢參與政事,每天隻以讀書為樂,多次向哥哥表示自己仰慕佛教,絕不貪戀皇權的決心。因而自号“鐘隐、蓮峰居士”兩個别名,即告訴兄長,我無意皇位,我的理想便是做個逍遙隐士,《漁父浪花有意千裡雪》這首詞便是在這樣情勢所迫下向兄長表達遁世的心聲:一壺酒,一杆身,快活如侬有幾人?你向往的輝煌,在我便是桎梏的枷鎖。
往事已矣,哥哥英年早逝,在父親李璟的期盼中他隻好承負起唐國的未來,那次微服前來,不宜顯露身份,遂拈手拿來這個從前的别号。
言談間,見韓熙載進了浮萍閣。
“主上,我和徐大人做了商議,為今之計,我們抓緊試探一下吳越的意思,如果吳越肯于一緻抗宋,我們就與南漢三國結盟同仇敵忾,若吳越仍舊一如既往堅持做宋的俯臣,則我唐國實不宜輕舉妄動,主上也隻好先起草這封勸降書了。”
“好吧,讓徐铉準備一下盡早動身前往吳越吧。”
吏部尚書徐铉今年五十多歲,才學與韓熙載齊名,在唐國與韓熙載并稱“韓徐”,學富五車,滿腹經綸,是個辯才無礙的外交使臣。
“主上,不如讓葉姑娘以使團随從的身份随徐大人前去吳越?”韓熙載向李煜建議。
“我?”青玉汗顔,“我不懂政治,更不會遊說,大人怎麼可以把這麼重要的使命押注在我身上?”
“有時候,信任未必隻要雄才偉略才能取得,葉姑娘雖不懂謀略,但你眼睛裡一望清澈的真誠說不定便是獲得對方信任的籌碼。能獲得國主和我等一緻的贊許,姑娘的蕙質蘭心便是由生而來的魔力。你不是熱愛唐國秀麗的山河?你忍心看它生靈塗炭風光不再?大宋的蠶食攻略席卷而來,南漢亡去,南唐和吳越也恐不再遙遠。”
“我隻怕自己誤國誤民,誤了國主的期望。”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天時地利人和均不可或缺,成也天意,敗也天意,隻是讓你們去争取一下運氣罷了。”
與群臣決議之下,由徐铉再次努力出使吳越商議聯盟,談判成功便于南漢三國聯手抗宋,如果事與願違,就隻好把勸降書給南漢送去了。
目送徐铉與青玉遠去的車馬,李煜帶着疑問望向韓熙載:“一個從未涉足官場的女娃,恐到時連禮儀常識都日不暇給,更遑論我等都棘手的難題,為什麼極力要她前往?”
“臣這就去拜會那個吳越遊人錢治,告訴他葉姑娘已出使吳越,好讓他明白國主的一番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