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元除了食欲更被争辯之詞勾起興緻,在馬車上給素卿解了綁:“用過飯後還得綁上,咱們現在先下去。”素卿在心裡罵遍了他十八代祖宗。
領大家進了食肆,落座叫上酒菜。
幾名書生各自主張着自己對李白的‘長幹行’這篇文的理解 有說這是女子堅貞不渝,閨房裡思春的甜蜜畫面,看似描述離别,實則恩愛成分居多,有說這是相思不得見的幽怨遺憾之詞,劉繼元邊吃邊聽,看看衆人不同的理念。
這是正有個年輕的書生給大家講述着‘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這句:“迎接你我不怕道路遙遠,一直走到長風沙,我定要去接你。”
不防素卿竟接口了:“先生這樣講也很好,不過你如把這詩裡的出處典故結合起來講給大家,那就更動人了。”
衆人目光移過來,書生開口了:“三人行必有我師,那請姑娘給我們做解語。”順便擺一個請的手勢。
“讓我講的話,我把全詩從頭至尾給大家做個解說好吧?”素卿展眉笑道,她想着先引起大家注意後,再告訴大家自己被無辜劫持,人們會因對她才情的好感,更加不齒和聲讨劉繼元,衆怒之下讓輿論逼迫他放人。
“好,我念詞,姑娘來講解。”書生開口:“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素卿接過來開始講:“我大概四五歲時,折了花在門口玩。那時你騎着竹馬過來了,我們兩個繞着井台,把梅子扔來扔去的,玩兒啊玩兒啊。”
書生接着念原文:“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十四為君婦,羞顔未嘗開。”
素卿繼續講:“我們兩人在長幹裡一起住着,你我之間一片赤誠,十四歲,我嫁給你了,我又興奮又害羞,我雖心花怒放,但明裡還得做出矜持端莊的樣子,壓抑着不敢露出笑臉,因為怕被人笑話嘛!”
人聽着她講,雖還不算太出奇,不過一個女孩子能把意思描繪出來已是很好了,畢竟在那個年代許多男子還不讀書識字呢。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書生往下念着。
“因為害羞,我一直低着頭面向牆壁不敢看你,你越叫我,我越不好意思回頭。”素卿講到這裡,話風一轉:“你們看李白,他寫《将進酒》,他就可以豪情萬丈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他寫《關山月》,他就可以‘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素卿講到此處,眼睛望向外面的天空,“在這裡他寫女孩子的故事,就完全是女孩子的口吻了,那麼真誠,那麼溫柔,那麼委婉,完全女孩子的心理狀态,極強的同理心,我想李白很可能見過這樣的姑娘。大家以為呢?”不待有人搭話,素卿說着又把話題轉回詩詞:“十五歲的時候,我開始慢慢打開自己,這個意思是,都成親一年了,我才慢慢讓自己不那麼扭捏,能夠自然的和你相處,我們兩個都非常普通,如塵和灰一樣,但即使如此的平凡,如此的卑微,我還是要跟你在一起啊!”
素卿講到這裡時,人群裡已聽到贊許,這首詩本就是女孩子思念丈夫的心裡描述,由素卿一個女孩子第一人稱又帶着感情的這麼一解,大家聽起來更有代入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