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三國]焚香祭酒 > 第18章 明槍暗箭

第18章 明槍暗箭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或許是因為他表現的太過自信,又或許是他之前的“信任論”說動了崔琰,崔琰雖看起來猶有些勉強,到底還是答應了崔頌的要求。

新皇登基,改元光熹,乃是先帝劉宏的嫡長子,何太後所出,名為劉辯。帝年僅十四虛歲,故何太後臨朝聽政,權柄由其與國舅何進共掌。

甲亥日,何進聽從袁紹的建議,假稱因過于悲恸而身染惡疾,拒不入宮為帝守靈。

乙寅日,帝扶靈,設路祭,何進托病不出。

又過了兩天,北城之郊,崔頌為侄子送行。

崔頌道保重,崔琰亦道保重。對襟一揖,各自珍别。

等到過了頭七,奉常便為先帝劉宏拟好了谥号。

其曰:靈帝。

何為“靈”?不勤成名曰靈,死而志成曰靈,亂而不損曰靈,好祭鬼神曰靈,不遵上命曰靈……總之不是個好詞,是惡谥,滿滿的否定貶低之意。

有人為奉常的“耿直”捏了把汗,可出乎意料的,對于這個惡谥,新帝劉辯沒有任何表示,何太後也睜一眼閉一眼,仿佛不懂這個谥号所代表的含義。

而何進,則是沒有時間去管這些細枝末節。所謂趁他病,要他命。宦官的所有權利都是皇帝賦予的,趁着先帝駕崩,十常侍失去了靠山,新帝年幼不管事,此時不打壓宦官,更待何時?

原本嚣張之極,借黨锢之由将無數高官一捋到底,連四世三公的袁家都不得不對他們好聲好氣的十常侍,如今不得不偃旗息鼓,暫時向何進低頭。

何進卻是忙着痛打落水狗,似要叫他們不得翻身。

誰能料到,在五年前宦官之勢最猖狂的時候,西涼名士韓遂曾提出誅殺宦官的要求,那時的何進卻是想也不敢想,直言相拒。

對于何進的步步緊逼,宦官們忍無可忍,出錢賄賂何太後的母親——何進的繼母舞陽君,求她在何太後面前進言。

進的自然是讒言。

舞陽君原一鄉村寡婦,沒什麼見識,改嫁給何進之父後,對于丈夫這位“很有主意”的長子,多多少少是有點意見的。

不是親兒子不心疼,再加上宦官曉之以利,動之以财,幾個糖衣炮/彈砸下來,舞陽君很快就淪陷了。

她馬上進宮去找自己女兒:“我瞧着張讓幾人俱是好的,早前殿下鸩殺王美人的時候,若非有他們幾個,安能保住後位?如今大将軍以勢相逼,将他們逼上絕路,何為哉?怕是心懷不軌,故擅殺聖上親信,意欲将聖上握于掌中!”

何太後大驚:“兄長何至如此?”

舞陽君左右竊視,揮退宮女,迫近太後道:“大将軍自小心思深重,看似敦厚,實則詐谖無端。正所謂唇亡齒寒,若是大将軍真将張讓幾人打落深淵,你我孤兒寡母,如何護持天子?豈不是要瞧着大将軍的臉色過活?”

何太後深以為然,斂容道:“張常侍于吾有恩,吾必保之。”

……

何進全然不知深宮中的暗湧,猶在想着如何打壓宦官,一來除去多年來憋屈的惡氣,二來也作投名狀,以讨好諸多士子。

然而打壓歸打壓,何進卻并不想對宦官趕盡殺絕。

不管他帳下的屬官如何勸說,他都不為所動。

何進自從拜楊賜為師,每日勤讀書牍,将兩朝曆史翻了又翻。

窦憲之死在他心底敲響警鐘。

這位曾經在百年前權傾朝野,連公主都不放眼裡随意欺淩的國舅爺,一朝慘死,除了性格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他惹怒了太後。

宦官的權勢依賴于帝王的愛重,外戚又何嘗不是如此?

他的一身榮耀,都與和他有着血緣關系的妹妹侄兒聯系在一起。

若是盡誅宦官,未免會讓妹妹覺得他想架空她的權利,對他産生不滿。

事實上,當他前幾日将袁紹等人的計謀告之太後,請求廢黜十常侍的時候,太後已然不許。

則誅殺宦官,更會叫太後憤怒,不如不提。

何進心中有了打算,就對袁紹大力宣揚的“如若此時不盡誅宦官,則後殆無窮”的言論感到膩味。到底面上還是秉着禮賢下士之風,以禮奉之。

對于崔家叔侄婉拒了他的辟召一事,何進并不怎麼在意。

在他看來,崔家頌郎雖說有些才名,到底年歲不足。且做官不是作賦,有點文才的,未必善謀。擅經論道的,未必了解官務。至于琰郎,名氣尚且不顯,遠不及袁氏二子與荀氏叔侄。征辟他們一是為了清河崔家,一是為了表現大将軍“禮待士人”、“不拘人才”的作風,是以當崔家叔侄辭謝後,何大将軍絲毫不覺得可惜。

何進走在西市,一手牽着馬辔,耳中聽着市井之民對“蹇碩伏誅”的議論。

對于底層平民而言,他們不懂權利鬥争,因着時常聽到宦官賣官鬻爵、濫用私權、仗勢欺人的例子,便對他們恨之入骨,将所蒙受的所有苦難都扣到他們頭上。

平時忌憚着自己的小命,他們不敢大肆談論。可這回,名為蹇碩的宦官乃是“正當伏誅”,官府已公示了他的罪名,批判一個罪民,手眼通天的閹人們總不至于來找他們麻煩吧?

于是窸窸窣窣叽叽喳喳,不時有咒罵聲直傳入耳。

“天閹之人,報應不爽。”

……然而宦官都是後天被切割的,談不上天閹之疾[2]。

“聽聞一有名的士子曾寫賦暗諷蹇碩。那賦寫得極好,連先帝都贊不絕口——似叫什麼……《碩鼠賦》?”

何進有些無言,心道無知之民,錯把珠玉當作下等的石頭,那賦分明是品評時事的經典之作,怎麼就和蹇碩那老匹夫扯上關系了?

何進引着馬,暗自搖頭,一邊往前走了幾步。才三四步的距離,他忽然見到了一個臉色古怪,看起來比他更無言的人。

不到弱冠之齡,身姿修長,鬓眉若裁,鳳眸星目,舉止飒然有風。

正在街上瞎晃的崔頌此時無比胃疼。

碩鼠賦=諷刺蹇碩?這算什麼講頭?難道是因為都有一個“碩”字嗎?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