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職工不多,但是單位效益好,職工的福利也不錯,所以她家才能在不是雙職工的情況下,分到這運輸隊家屬樓二樓的這個兩室兩廳的房子。
單位效益好,家屬樓也建的大氣,她家這房子面積就有一百平出頭。
要知道,這個年代的房子,可是沒有公攤面積的,說有一百個平方,就是實打實的一百個平方,不像後世的房子,說是一百個平方,但實際套内隻有六七十平。
因此,這個房子整體顯得十分寬敞,雖然裝修帶着這個年代特有的老舊,但裡裡外外收拾的十分幹淨,看起來相當的溫馨。
上輩子這套房子最後落到了宋躍進兩口子的手裡,被他家白住了二十幾年。到後來房價起飛的時候,這套房子雖然是個老破小,但地理位置非常優越,被宋躍進賣了二百多萬,讓他們一家換了新房……
姚青站在屋子中回想着上輩子那些遙遠的記憶,神色複雜,而旁邊的宋躍進和李玉芬直接怒了。
特别是李玉芬,此時已經滿臉怒容。
她上前兩步,大聲質問道:“姚青,你有沒有點教養?我和你大哥正跟你說話呢!你正眼都不瞧我們一眼,自顧自走來走去的的,當我們是空氣嗎?你這是什麼意思!”
聽到這話,姚青不由冷笑。
宋躍冬跟宋躍進雖然是親兄弟,但兩人早就斷絕關系,不再往來了。
原因還要從宋父宋母開始說。
宋父宋母當年都是市第一紡織廠的工人,雙職工的家庭條件相當不錯,唯一不足的就是他們在子嗣上有些艱難,結婚四五年才好不容易生了宋躍進這個長子,後面好幾年都沒有再懷上。
夫妻倆以為這輩子就宋躍進一個兒子了,所以對他寵愛有加,養成了宋躍進自私驕縱的性子。
後來宋躍進長到十歲的時候,宋母意外發現自己又懷上了,這次生下了二兒子宋躍冬。
宋躍冬出生在冬天,宋母當時生他的時候自身已經是高齡産婦,在生産時很是艱難,所以當時大人孩子都有損傷。
這導緻了宋躍冬出生後就一直病恹恹的,宋父宋母擔心孩子養不住,給這個病弱的小兒子取了躍冬這個名字,希望他能挺過那個寒冷的冬天。
也許是這個名字起了作用,也許是别的原因,最終宋躍冬還是養住了,但總是相對健壯的哥哥宋躍進來說,身體要孱弱許多。
因為宋躍冬從小身體不好,宋家父母就對這個病弱的小兒子付出了更多的精力去照顧。這讓從小嬌慣着長大的大兒子宋躍進非常不滿,因此兄弟倆自小就矛盾不斷,經常三天一大打兩天一小打。
本來孩子之間打架在那個年代也不是什麼大事,哪家的孩子多了不打架呢?可是這兩兄弟偏偏就打出了意外。
事情發生在宋躍冬五歲的時候,那次在兄弟倆又一次打鬥時,宋躍進仗着自己比弟弟大十歲的強壯的身體,将弟弟壓着拳打腳踢。不知是故意還是無意,一腳踹到了宋躍冬□□關鍵部位,讓他當場就暈死過去。
送到醫院後,器官雖然保了下來,但醫生也委婉地提醒道,這孩子長大以後子嗣方面可能會比平常人艱難許多。
本來發生了這樣的事,一家人應該守口如瓶,積極給宋躍冬治療。但消息不知怎麼就傳了出去,很快以紡織廠家屬院為中心,傳的那一片幾乎人人皆知,老宋家的二兒子小小年紀人就廢了。
這讓宋躍冬的童年幾乎是在同齡人的嘲笑和周圍大人們異樣的目光中度過的,養成了他自卑敏感的性格。
後來兩兄弟長大後,老大宋躍進接了宋母的班,早早成了家,很快生了三個兒子。而老二宋躍冬因為從小有那個不好的名聲,到了結婚的年齡時,别說處對象了,就連媒人聽了都連連擺手。
宋父宋母碰了無數壁後,隻能打算把宋父的工作讓給小兒子,然後看能不能借着有正式工作的條件,托媒人給宋躍冬說個帶孩子的二婚頭。
這時老大宋躍進跟老兩口說,弟弟一個好好的沒結過婚的大小夥子,說個帶孩子的二婚頭實在是委屈,不如給弟弟在遠處的農村找個黃花大閨女。農村離得遠,弟弟的那點事誰能知道?等結了婚,女方就算發現了,還不是得打落牙齒活血吞?
婚後兩人沒有孩子也沒關系,自己有三個兒子呢!到時過繼一個給弟弟,自家親侄子再怎麼說也是血脈相連,不比找個二婚頭替别人養兒子強?
要是爹媽覺得可行,自己就有幾個同學是農村的,可以馬上托他們給弟弟介紹對象。
老兩口聽了,頓時覺得大兒子說的有道理。這樣一來,不用委屈小兒子娶個二婚頭,也不用自家替别人養兒子。
到時候大兒子既幫弟弟找到了媳婦,還會把自己兒子過繼一個給弟弟,等小兒子成了家也有了後,還能不感念他大哥的好?能不把侄子當親生的養?小兒子替大哥精心養育孩子,大兒子能不感激弟弟善待自己孩子?兄弟倆有這個孩子當紐帶,這麼多年鬧出來的龃龉,說不定都能消泯于無形。
這簡直就是一舉三得的主意啊!
正當老兩口高興的時候,宋躍進又說,自己這個想法還沒有跟媳婦商量,雖說将一個兒子過繼給弟弟,自己是願意的,但三個兒子都是自己媳婦的心頭肉,恐怕到時候要過繼哪一個媳婦都不樂意。
老兩口一聽就急了,連聲問宋躍進怎麼辦,宋躍進裝作為難的想了一會兒,就提議讓宋父把工作先讓給自己媳婦,自己媳婦得了好處,到時候自己再跟她商量這個事情就更有底氣,不怕她不答應。
宋父起初不願意,因為宋母的工作已經讓給了大兒子,自己的工作将來肯定是要留給小兒子的,如果就這樣把工作給了大兒媳,小兒子能沒有意見嗎?再說了,沒有工作就要下鄉,現在小兒子沒有下鄉,是一直用身體不好需要留城治病的理由跟上級打了申請,才勉強留了這幾年,但是這個理由用不了一輩子啊,如果一直沒工作,知青辦總會找上門來的,小兒子身體不好,哪能吃得了下鄉的苦?
但宋躍進當時信誓旦旦的說,把宋父的工作讓給自己媳婦,隻是權宜之計,隻是為了讓她答應過繼一個兒子給弟弟,隻要過繼的事情辦成了,到時候自己一定做主讓媳婦把工作再還給弟弟。
自己跟弟弟平日裡雖然不和睦,但親兄弟打斷骨頭連着筋,他宋躍進還能坑自家兄弟不成?
總之是一頓忽悠,說的是天花亂墜。
老兩口出于對自己好大兒的信任,也為了小兒子的以後,就一咬牙就決定按大兒子說的來。
随後按照宋躍進的安排,讓他托同學在鄉下給宋躍冬說了一門親事,于是就有了姚青從鄉下嫁過來的事。
這個事情辦的倒是很順利。等二兒子一結婚,宋父就把工作讓給了大兒媳,然後就催着宋躍進辦過繼的事兒,但這時候宋躍進好處已經拿到了手,就徹底地翻了臉。無論是過繼兒子給弟弟夫妻倆,還是把工作還給弟弟都一概不認,老兩口因此被氣的一病不起,很快就過了世。
自此,兩兄弟算是徹底撕破了臉皮,當時甚至鬧到登報斷絕了關系,這些年再也沒有往來。
如今,宋躍冬剛死,宋躍進兩口子就上門來提過繼的事,又能安什麼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