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于林之下[民國] > 第1章 第 1 章

第1章 第 1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如果非要高曼卿數出來西洋人的一個優點,大抵發明安眠藥片算是一個。

昨夜炮竹聲震天,她能睡得十分安穩,全仰仗安眠藥的功勞。

雖說這十多年廢去不少舊俗,但過年守歲究竟是太傳統的傳統,她不想遵循也有得是人遵循,噼裡啪啦的爆竹聲煙花聲把大年夜弄得和戰場似的。

可惜她們高家人口實在簡單,簡單到算上一個做鐘點活的女工也才三人。人家女工過年也有家回,家中隻有她和琳娘母女倆守歲,大眼瞪小眼,老眼瞪青眼,兩個人想要弄出些年味來可不容易。

琳娘非說大年夜全上海到處燈火通明,不缺他們家這一點電燈的亮光,早早就把燈熄了。

古有鑿壁偷光,今人琳娘也不逞多讓。

高曼卿害怕琳娘又一把鼻涕一把淚說起這些年的不容易,然後展望來年的不容易。從前唱戲的腔調,搭配着漆黑的夜,比那鬼故事還要顯得可怖三分。

索性回樓上吞了藥片倒頭睡了去。

最後琳娘夜裡去别人家打麻将打了一宿,沒赢但也沒輸,一大早神采奕奕地回來了。

不得不說這老娘倒是比女兒精神頭還足些。

今日是大年初一,琳娘燒早飯前給家裡供的菩薩上香叩拜,這也算她們高家過年的一個小小儀式。

去年頗不太平,然而不太平算下來總歸也就是這裡死了人,那裡遭了災。

琳娘日日在家阿彌陀佛,偶爾還去西洋人的教堂那裡禱告一番,禱告外國的神仙保佑自己遠在國外的老爺和兒子一切都好。

然而今年一開始從曆法上就顯得頗不平凡。

西洋曆上1928年是閏年,有366天。

本土的陰曆上今年有個閏二月,再一翻日曆,元宵節又和立春趕上了。

琳娘整日神神叨叨,說今年一看就有大事要發生。

高曼卿笑她年紀大了記性不好,哪年不得有幾件大事發生。

她指了指琳娘的腳,“起碼放足也是大事,不然你現在也不能到處跑。”

裹過腳是琳娘這輩子的痛楚,她雖然順着時代的潮流放了足,然而腳終究永久畸形,不好看不說,偶爾還會隐隐作痛,更遑論買到合腳的鞋子。

她素指一點,在高曼卿瓷白的額頭上戳出一道紅印子,拿出昔年在鄉下裡和人吵架的氣勢來威逼她,“你倒好,越長大愈發沒規矩,對你老娘也不知道尊重些。”

高曼卿什麼人?十歲就是這片街上有名的女魔頭,再混蛋的小男孩看了她也得尊稱一聲大姐。矯揉造作的娘碰上上混世魔王女兒,還真不是對手。

琳娘常說高曼卿是富貴人家的小姐,要懂點規矩,不要沒大沒小的不像個樣子。等她爹從西洋回來,不能在高家人面前丢臉。

然而高曼卿倒是對自己那個老爹并高家一概沒多大興趣。她那個老爹,人如其姓,高,實在是高。

先前高大人在清政府時期當地方官,雖然沒進京城居什麼高位要職,但是天高皇帝遠,日子過得比那個傀儡皇帝還要潇灑。

後來遜帝退位,高老爺又搖身一變成了進步人士,民國元年帶着正房太太并獨子出國進步去了。那個獨子就是高曼卿同父同母的親弟弟。

那時候曼卿虛歲才五歲,隻懵懵懂懂記得家裡烏泱泱一群人都不見了,而後自己随着琳娘也搬離了大洋房,來到這個窄巷子住下,一住住了十多年。

後來她長大懂事,才知道發生了什麼。

為什麼帶兒子不帶姨太太?曼卿從琳娘那裡聽來的理由是,高老爺說她裹過腳,走不了遠路;又說她鄉下出身,不會說洋人話;又說怕她過不慣外邊的日子,怕洋人歧視她。

列出了一二三四條,把她撇下的理由不可謂不充分。

如今曼卿比她娘看的還明白些,哪裡有所謂過不慣,日子過着就過着就慣了,恐怕嫌棄她累贅才是真的。

要高曼卿講,她爹身邊的姨太太們如過江之鲫,這麼些年在西洋逍遙自在,恐怕壓根不記得琳娘是哪個。

琳娘就該趁現在風韻猶存,趕緊把自己嫁了,這樣起碼老來有個伴。更重要的一點是,這樣就不會整日把嘴巴綁在她身上。

但琳娘是個實心眼,她覺得女人還是得從一而終,再嫁總歸是低人一等,去了新婆家也沒有底氣,還不是隻能任人揉捏搓扁。

何況她還給老爺生了個兒子,總歸是高家的一等一大功臣。

曼卿為此沒少嘲笑她老娘,說她好不容易放了足,又把裹腳布纏到腦子裡去。

琳娘可不這麼認為,她掰着指頭給高曼卿數,從前高太太是不會下蛋的母雞,高家攏共就一個兒子,那将來整個高家的産業還不是通通落在她兒子手上。

姨娘也是娘,到時候兒子還能不認自己這個親娘不成!

認下了親娘,曼卿就是親姐,那接下來全上海的有為青年都要排着隊找曼卿結婚的。

這個想法支持着琳娘度過了許多苦悶又無聊的獨居時光,也堅固了多回她動搖的心旌——畢竟琳娘年輕時也是鄉下一枝花,帶着女兒獨居的這些年歲也不乏青年才俊或者中年才俊打她主意,可是都被她堅定的一一拒絕。

不過高曼卿上過學,也打過工,她看事情就比琳娘實際許多。

且不說高老爺還回不回來,即便他回來恐怕身邊的女人也隻多不少,沒準琳娘還會多幾個金發碧眼的“姐妹”。

至于獨生子,願意給高老爺生兒子的女人怕是也不少,她那個弟弟是不是獨生子也就更加兩說。

想到這裡她心頭一陣惡寒,急忙端着臉盆把洗臉水潑出去。

就當做是一個小小的去晦氣儀式。

她揩了把臉,為着新年新氣象,她塗上了年前用工資買來的新口紅。

銅鏡裡的姑娘珠圓玉潤,嘴上有了鮮豔的顔色,像北方蒸出來的大白饅頭,又白又軟,中間綴着一點紅,看起來香甜可口。

她滿意地把口紅收回自己的寶貝盒子裡,小聲宣布口紅是西洋人的第二大偉大發明。

高曼卿在一所小學教書,工資雖然不多。但也夠她開銷。

她男同事們常說她同那海報上的女郎一樣好看,這樣的青春美貌和一群懵懂不知事的小孩整日待在一塊,實在是有些可惜。

高曼卿嘴巴一撇,心想這些男人說的不算好話,也不算壞話,算混賬話。

因為琳娘的身份特殊,高家那些舊故不太願意與她來往,畢竟姨太太不是太太。

而琳娘本人又不大願意和鄉下那些窮親戚來往——從前窮困潦倒的時候連口米湯都不給喝,現下她在城裡有點薄産,反倒是來巴巴打她的主意。

故而與琳娘來往的都是些中産太太,但過年的日子裡,這些太太少不得要在家忙碌,她反倒寂寞了下來。

人在家裡耐不住清冷,便在樓上樓下轉個不停。

不一會兒,她又把主意打到了女兒頭上,絮絮叨叨着,一會兒說她是高家的女兒,遲些結婚也沒關系,等她爹她弟回來給她撐場面,不怕許不到好人家。

然而一會她又徑自搖了搖頭,說不要求男方大富大貴,隻要真心愛她護她也行。

她又念叨什麼杜家的太太和她一般年歲已經做了祖母,帶孫子後都不常來打麻将了。

高曼卿也捏不準她話裡的主意。聽起來一會兒想讓她結婚,一會兒又不想讓她結婚。

不過她可不想新年頭一天就聽她老娘關懷自己的婚事。

套上年前從百貨大樓買的格子紋排扣大衣,腳上蹬着時新的靴子,斜挎着一隻小羊皮包,高曼卿從衣帽架上随手扯下一條紅圍巾就匆匆下樓往外走。

這下琳娘也停止了思考,狠扯了一把女兒胳膊,“打扮成這樣給誰看?”

又是抹紅口紅,又是系紅圍巾的。

高曼卿沒好氣的瞪了她娘一眼,也許是在婚姻中遭過不幸,琳娘這輩子對人的關注總就在男女之情上。

不過她今天确實要出去見一個男人。

“方津生,你記得吧?”曼卿拿出包中的電影票在琳娘面前樣了樣,“去年幫了我們家好大忙的那個。”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