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溫逸升相比,桃花明顯喜歡黏着顧曦暮。
顧曦暮示意桃花跟她走,她率先踏入客廳,空氣中彌漫着一股花香味。
她發現客廳花瓶裡多了郁金香,特别有春天氣息。
馮城春季大部分時間普遍是陰雨天,偶爾陽光普照更顯珍貴。
嫩芽樹葉都在散發出陣陣大自然氣息,落地窗邊也盡是蟲鳴烏叫聲。
鮮花明媚又鮮豔,份外有生命力。
一室花香,讓人猶如置身于大自然。
顧曦暮看見房子采光度十足,連帶空間感跟明亮感也大幅上升。
大自然除了帶給人積極向上正能量,還帶出生機勃勃。
回到馮城後,顧曦暮心情也變得更為愉悅。
溫逸升在開放式廚房忙碌準備早餐,一如昨晚般認真。
馮城春季天氣變化巨大,能看見陽光普照日子并不多。
陽光不但透過窗廉縫隙灑在廚房地面上,更在他眼中灑下金箔。
男人沒有注意到身後有人,視線專注在食材上。
顧曦暮穿上粉色家居拖鞋,彎腰抱起桃花,站在溫逸升看不見的角度,安靜觀察他。
春日原來可以如此惬意,一人一貓被眼前男人吸引,目光鎖定在他身上。
直至豐富早餐放在顧曦暮眼前,她才真正回過神來。
“嘗嘗味道。”
溫逸升将水杯推至顧曦暮面前。
她手指不自覺地摩挲杯水杯,思考該怎麼開口才好。
溫逸升的确很細心,可惜她還是不太習慣被人照顧,特别是她想獨立之時。
可以同住一屋,卻不可以事事依靠他。
哪怕是親兄妹,也該懂分寸,更不能得寸進尺。
“其實,做早餐挺麻煩,以後我做或是叫外賣吃。”
溫逸升做一式兩份貝果,搭配牛肉和牛油果,味道的确相當吸引。
昨天一場大雨,行程有所阻礙。
今天工作量大,顧曦暮自然要長話短說。
她對美食素來沒有抵抗力,她在心裡告訴自己,這是最後一頓。
溫逸升慢條斯理說:“不麻煩,反正你喜歡吃,我陪你。”
顧曦暮今天行程相當緊湊,她沒有時間去說服他。
在她彎腰準備穿上鞋子時,彎腰時間過長,重心不穩,身體不由自主往前傾。
正當她臉龐準備與地上來個親密接觸時,手腕蓦然被大掌用力攥住。
外面百年大樹上一如既往有烏兒駐足,站在枝頭歌唱。
千鈞一發之際,她腰間被修長手掌用力一攬。
此刻,時間仿佛靜止不動。
“小心。”
熟悉而低沉嗓音落在顧曦暮耳畔,惹得耳朵陣陣發燙。
顧曦暮不知道該怎樣去形容,兩人當下姿勢确實是過于親密。
溫逸升開口說話時,溫熱呼吸便撲酒在她臉頰上,一份難以用言語形容的暧味氛圍在此刻無聲燃燒。
兩具身體之間距離剩下不到一公分,很近。
她有種錯覺,好像呼吸也能彼此交換,她下意識屏住呼吸。
兩人面對面對視,他看她的眼神,更是直勾勾。
顧曦暮感到眼神過分熾熱,連忙将視線移開。
溫度攀升至攝氏二十八度,溫逸升隻穿上襯衫,最上方兩顆鈕扣并沒有扣上,露出修長脖子,同時胸.肌線條若隐若現。
刹那間,顧曦暮雙眼不知道該放在那裡比較合适。
她說話難免結結巴巴:“我沒事。”
溫逸升等顧曦暮站穩後,及時放開手,與她保持适當距離。
*
離開家後,顧曦暮先去處理工作室事宜,再去馮城市中心見相關負責人。
兩人約好在咖啡店裡見面,顧曦暮比約定時間提前三十分鐘到達。
難得天朗氣清,她點上一杯烤棉花糖味拿鐵。
離開馮城時間太長,顧曦暮心裡多少存在不真實感。
再次遇見溫逸升後,她時不時感覺自己像是腳踏在七色雲彩上。
夢幻,罕見,而幸運。
是她不曾想過會發生的事情。
原本想好要學習獨立,意外與他久别重逢後,他總是第一時間掌握她的需求,及時滿足她。
似是回到八年前,她在溫家生活那般日子,被人無條件照顧。
兩人像是相依為命的兄妹,互相扶持,彼此陪伴。
可惜時光不會倒流,而她也不是當初心智還不成熟的小姑娘。
她想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想要更獨立自主。
店内有近月熱門打卡位置,剛好顧曦暮選擇坐在最佳位置上,她忍不住吃一口烤棉花糖,然後拿出手機拍攝風景照片。
顧曦暮朋友圈基本上沒有發什麼照片,多年來沒有改變。
上學時代,她已經不熱衷發朋友圈。
畢業後,她忙于工作,根本沒有時間經營。
她不像一般女生,什麼事情也熱愛分享,連用微信大部分時間隻是為工作。
工作室社交帳号近日漲粉數量以倍數增加,顧曦暮打算親自經營。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産品不光出圈,更是頻頻登上熱搜。
不少娛樂圈中有名明星紛紛拍照發微博,引起不少人廣泛讨論。
粉絲們對顧曦暮很感興趣,她愈是低調,感覺更神秘。
大多數人都對看不見,摸不着的事情抱有好奇心。
像顧曦暮這樣年輕手作人,從來沒有正面曝光,最多被粉絲拍下戴上口罩照片跟背影。
直至她要回馮城消息大肆報道後,有人逐步猜測她的身分。
後來有馮城一中曆屆同學發現顧曦暮名字,不禁為她大肆宣傳。
顧曦暮彷佛在一夜間成為手作界大人物,連帶母校也知道她回來,想邀請她回母校舉行講座。
一瞬間,她學生時期照片在網絡上瘋傳,衆人對成年後更感興趣。
顧曦暮在等待時間,先将照片發布在工作室社交帳号,然後再跟金城員工聯系。
她抿一口拿鐵,二十分鐘後,工作坊負責人嚴先生抵達咖啡店。
兩人之前在金城已經見過一面,顧曦暮面對工作時格外認真,讨論工作坊細節安排。
“顧小姐,你現在人氣旺盛,我們建議可以多平台經營帳号,争取更大曝光率,方便日後宣傳。”
“我們今次選擇場地是綜合藝術空間,發揮空間大,要是想舉辦簽名會,也是個好時機。”
“現在網絡力量大,粉絲影響力比咱們想像中大很多,經營好社交媒體,會錦上添花。”
顧曦暮不得不承認,自己思想依舊跟上學時一樣。
她在舒适區待久,就不想改變。
專心在自己熟悉範圍内努力,像高考般拼盡全力,然後取得好成績。
可是身邊所有人都跟她說,能适當推廣,對未來很有幫助。
她不想生活受到影響,她不願意人生從此被束縛。
她想創業,就是希望走出一成不變,兩點一線生活,可以更随心所欲。
盛情難卻,最後顧曦暮隻是微笑說回去會認真考慮。
嚴先生面帶笑容送顧曦暮出咖啡店,她直接上公交車前往下一站。
工作室選址在遠離市中心,顧曦暮經過一間以森林木屋為主題的咖啡店,被一杯手沖咖啡味道所吸引。
顧曦暮當天晚上便下決定,要租下樓高兩層房子,作為馮城工作室。
她踏出門口時,雨霧朦朦,她撐起雨傘,向雨中走去。
在出租車上,顧曦暮打開手機外賣平台,準備回家吃晚餐。
*
顧曦暮到達夢歸小區時,已經是晚上十點。
電梯大堂内,保安剛好在小區範圍内巡視,顧曦暮坐在椅子上等待。
林雪莉剛好發送微信消息,說下周回馮城。
夏奈晴從廣城回來,順利加上顧曦暮微信,兩人閑聊片刻,發現她要找工作。
可黛工作室預計下周投入服務,正缺大量人手。
顧曦暮靈機一觸,約她明天見面。
處理好工作後,外賣剛好送到夢歸小區。
顧曦暮正準備乘搭電梯回家,才發現分别挂上牌子。
兩部電梯,一部等待維修中,另一部則緊急維修中,直到明早六點。
在迫不得已情況下,顧曦暮隻好選擇爬樓回家。
二十八層樓對顧曦暮來說,也不是難事。
離開馮城後,她養成一個好習慣,那就是每周最少五天清晨運動。
跑步,遊泳,跳繩,或去健身房,她都喜歡。
她推開門,準備登上樓梯。
寂靜又幽暗樓道裡,昏黃燈光忽明忽暗,雨滴雜亂無序地落在玻璃窗上,噼裡啪啦。
空氣中帶上幾分寒意,冷風随窗戶縫隙悄悄溜進,寒得讓人禁不住哆嗦,顧曦暮不禁将外套扣子全部扣上。
她加快速度上樓,等她到達十樓時,手機響起。
顧曦暮停下腳步,拿出手機,接通來電。
在漆黑環境下,一雙深邃眼眸牢牢鎖定在顧曦暮身上。
像獵人鎖定獵物般,目光中閃過一抹志在必得神色。
哪怕在光線不足情況下,女孩身體曲線仍然無比清晰。
若隐若現,充滿女人味。
顧曦暮完全沒有察覺到有一雙眼睛,偷偷躲在角落處注視她。
大晚上風雨交加,整座大樓陷入寂靜無聲境界。
冬季季候風時不時在耳邊徘徊,大有山雨欲來之勢。
樓道裡陰暗死角頗多,顧曦暮挂斷電話,發現身後有個模糊身影。
在黑暗裡,有一雙不懷好意目光正在打量她,從頭到腳。
似是被人看透。
蓦然有種毛骨悚然感覺,緩緩從心底升起。
當下唯一解決方法,隻能一直往上走。
在黑暗中,她無法尋求協助。
可以依靠的人,隻有自己。
顧曦暮一臉自若,裝作沒有事情發生過。
她繼續往上走,再也不敢停下腳步。
内心恐懼讓她步伐加快不少,一步當作三步走。
此時風聲稍微減弱,身後腳步聲放大數倍。
顧曦暮心跳聲同步加速,手心冒汗,額頭也滲出細微汗珠。
不到五分鐘,顧曦暮已經登上二十樓。
奈何腳步聲更為加速,男人氣息開始在身後似有若無徘徊,低聲笑在一瞬間變得異常清晰。
耳尖因緊張而變得通紅,全身上下每寸肌膚均被汗水濕透。
一身薄衣裳瞬間更加貼近肌膚,體溫節節上升。
前所未有的灼熱感将理智逐漸燃燒,顧曦暮用力捏着外賣袋子,努力向二十八樓進發。
溫逸升從天台上下來,他剛用指紋解鎖,大門随即打開。
顧曦暮猶如一陣風,直接在溫逸升面前掠過。
他還沒來得及詢問,卧室門迅速打開又關上,全程不超過半分鐘。
溫逸升及時轉身,有個年約五十歲中年男人,剛好與他對視。
男人目光猥瑣,一臉陰笑模樣,讓人不寒而栗。
溫逸升可以确定,這個男人并不是二十八樓住客。
他迅速轉身,用力關上大門。
打開室内燈光後,溫逸升撥出管理處号碼,連夜約定明天會面時間。
溫逸升逐步走近顧曦暮卧室,耳朵貼上房門,先聆聽室内狀況,再作下一步決定。
她可以不用開口,他便能得知發生什麼事情。
顧曦暮關上房門後,雙膝因放松警惕後而放軟下來,她隻能坐在地上,背部靠着木門。
睡房裡沒有燈光照明,顧曦暮眼神變得更為空洞。
她下意識大口喘息,臉色更是煞白,心跳頻率依舊快速。
長大後這些年,她經常一個人回家,上樓梯也不是第一次。
怎麼就被盯上?
她該怎麼辦?
安靜環境不光沒有降低顧曦暮内心恐懼感,思緒更是陷入混亂邊境。
她才搬進來,難道要搬走?
主要是,搬走能徹底解決問題嗎?
沒有人能管接管送,該怎樣做才能杜絕一切危險性?
地上偏涼,顧曦暮決定撐起身子,站起來。
卧室門上傳來敲門聲,她知道是溫逸升,剛才她一聲不吭跑往屋内,應該是吓他一跳。
可是淚水争先恐後在眼眶裡湧出,手搭在門把上,不敢用力。
仿佛看穿她所思所想,男人溫柔而低沉聲線,先穿透門闆,緊接直達她耳膜,最後直接進入心房。
“暮暮,讓我看看你,别怕,有我在,沒有人能傷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