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軒兩天前就聽說鄰居的女兒丢了。
本來這隻是一個不大不小的一件事,近最近這幾年走丢的孩子實在是太多了,人們從一開始的驚詫,一直到後面的麻木。
但是他這兩天一直心神不甯,總是浮現出以前與小女孩相處的愉快日子。
林軒是學校的學神,甚至考出過總分将近滿分的成績。
而他鄰居的女兒,也就是盧華,她的成績雖說不如林軒,但也總能排到中上。
兩人之間是鄰居,卻也能神奇的同校乃至同班。
兩人年齡相同,因此他們總能玩到一起。
他們由于是鄰居,關系還不錯。
一日,在一節語文課上,盧華在向林軒扔紙條。
當時語文老師在講台上對一首古詩做賞析。
“同學們,這首古詩有多種釋義,這個詩人的詩情比較難解讀。”
“下面同學們先朗讀一遍。”
“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台下一個個小蘿蔔頭,稚嫩的嗓音嘹亮整齊,這就有顯下邊的盧華、林軒尤為突兀。
“盧華,林軒,你們兩個解釋一下,‘滄海月明珠有淚’,這句中的‘珠有淚’是什麼意思?”語文老師涼涼的聲音響了起來。
林軒剛拿到紙條,就被點名,下意識的擡頭看向老師,平時溫和的語文老師黑着臉,笑得一臉殺意。
他心知盧華不可能提前預習,于是他站了起來。
“珠有淚——古代傳說南海有鲛人能織絲綢,哭泣時眼淚變成明珠。”
與課本的注釋一字不差。
語文老師面色好看了一點,卻沒想到另一道稚嫩的童音響起。
“林軒真笨,滄海月明珠有淚,整個句子可以拆分成滄海月明與珠有淚。”
“滄海月明,不正像一顆巨大的珍珠流下了眼淚,變成了海水麼?”
“珠有淚,說的便是滄海月明。”一碧一藍,雙色瞳的女孩子自信站起來道。
語文老師若有所思。
她教了那麼多年書,當然知道盧華的解釋在所有參考資料中從來沒有出現過。
“說的不錯。林軒的釋義為課本标準答案,盧華的釋義有自己的想法,想象力豐富,各有優點。希望你們兩個不要上課開小差,好好聽課。”說完,語文老師繼續講這首古詩。
林軒有些挫敗,這就是他将語文課本翻了幾遍,也考不過盧華的原因嗎?
兩人的語文分别牢牢的占據班上第一與第二。
當然盧華第一,林軒第二。
林軒默默的打開紙條。
“喂,林軒,下午放學你教我一會兒數學怎麼樣?我給你帶飯。”
……
下午放學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