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條有線耳機意味着什麼?
輕便柔軟的線條、自我感慨的呢喃和無法适從的接口。
因為無法忍耐頭戴耳機的沉重、耳朵痛和藍牙耳機的電量限制,我回憶起了并不算遙遠的使用回憶。
啊,有線耳機。
明明是為了便利生活,反倒是給人帶來便利的耳機孔被“進化”掉了,讓人有點不爽。
但我的呼聲并沒有什麼用,因為這股潮流不因凡人的意志而終止,在金錢的潮流中微不可聽。
拆開包裝,抓耳撓腮地回想自己有什麼設備還能适配于這條有着“及其先進的3.5毫米耳機孔”的有線耳機。
找到了青春時代的MP3,還有儲存卡。
鑒于其極其便宜的價格,也不能指望還能使用......按下開關和播放鍵玩弄一下,耳機中流出了很久沒有再聽過的旋律。
2、
我還是很喜歡這支曲子。
3、
音樂會喚醒記憶。
就像物品會記住時間,指腹在機器的按鍵上無意摩擦,如同過去一樣,按下下一首。
身體記住的東西遠比想象更多,在下一首的前奏響起時,我已經無意識跟随其小聲哼唱、連帶着繼續按下的下一首一起。
雖然很久沒有使用,但我仍然記得這張卡的播放順序。
真好啊!
我的青春回憶。
4、
關于這步播放器的使用,持續了我的整個大半中學時代。
在晨間和晚上放學回家的公交車上,和它同時出現的是沒有聲音的石英表,在人群擁擠的車輛上,陽光、車流、音樂、時間和我,一同穿越了城市。
時間的流淌在那一段的如同被放緩了,像是被眷顧了——在回憶的殘留中竟全然是歡喜。
春去秋又至,從新綠到榮枯,伴随着旋律,平淡如水的日常銘記在記憶裡,等待着未來的人因媒介再次喚醒普普通通的歡喜。
還有埋藏谷底、記不清面容僅留下微弱感覺的人,那個分享音樂的人。
唉。
5、
你有喜歡的人嗎?
沒人問我這個問題,反倒是我有想問出“有人會喜歡我嗎?”這樣的話。
剖析自我真是件痛苦的事情。
我确實有問出口。
但不是那個有着若有若無喜歡的人面前。
這就是青少年的拐彎抹角,縱使确實很想知道答案但還是會因此躊躇反側許久、忐忑不安。
借着同桌在聊情感問題時,半是玩笑半是苦惱地問出了那個問題——
“你說,有人會喜歡我嗎?”
同桌停頓片刻,似乎在尋找目标,“xxx應該會......”
!!!
我的心情仿佛波瀾壯闊。
同桌又有些不确定的語氣,“反正你還可以去問問看。”
還是算了,我都這麼膽小了,直接去問也太冒昧了随便說句把這個問題糊弄過去吧。
“别了别了,我愛人類!”
連連擺手,很符合我那時候帶着幻想中二病的氣質,也意味着我壓根沒有勇氣去問,這形象真是非常完美的僞裝啊!
完美的遮掩了一切想要被展露出來的真心想法。
6、
【Like all the missing pieces of my heart.】
像是我内心深處曾錯失的零星碎片。
7、
那時作為人嫌狗憎中學生,還有家長對我自控力的完全不信任,所以我沒有手機。
說起來那個時間沒有手機還挺正常,坐公交刷學生卡,學校和家一班公交車直達的兩點一線,枯燥但令人安心,路上來來往往都是藍白色校服的中學生。
沒什麼好聯系的。
在放學回家後的聊天在□□上,借着拿家長手機查翻譯的理由,和人聊天。
其實次數也不多,也可能是因為我有着随時就會随手機被收走聊天戛然而止的自覺,反倒是記錄裡更多是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