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晨搖搖頭:“我還行,可以幹活兒,你别管我了,我能照顧我自己。”
“好吧。”楚玉銘點點頭,繼續幹活兒。
一鋤頭一鋤頭,都是汗水,一滴汗水掉在地上摔成八瓣,楚玉銘算是體會到農家人的辛勞了,以前都是課本上的汗滴禾下土,現在他算是切身體會了。
粒粒皆辛苦,一個字都沒錯。
開荒開荒,第一排泥土挖下來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把高位置的泥土趕到低位置去,形成一個平面。
地面依然是非常堅硬的,楚玉銘的手都挖疼了,也有了兩個水泡,疼得很。
他回家去拿了兩塊破布,把手掌纏了一下,然後握住鋤頭,繼續挖。
“楚玉銘,吃飯了。”蕭晨回家去做飯,做好了之後送來了山上。
“青椒肉絲蓋澆飯。”楚玉銘接過飯碗,坐到旁邊的石頭上,聞着香噴噴的飯香味,一陣饑腸辘辘。
“我覺得菜不好拿,所以就給盛在飯上了,要是你不喜歡,下次我還是分開來放。”蕭晨怕楚玉銘不滿意,連忙說道。
“沒關系,以後送飯就這樣,方便簡單。”楚玉銘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
蕭晨的手藝還是可以,但可能是缺乏了豆瓣醬和香料這些東西,手藝還有提高的空間。
“好。”蕭晨坐一旁,也吃了起來。
楚玉銘見蕭晨碗裡沒多少肉,于是夾了一筷子給他:“以後不用多給我,我們一人一半就行。”
蕭晨聞言看了眼楚玉銘,牽了牽唇角:“好。”
吃了飯,楚玉銘把碗筷放到籃子裡,歇息了一會兒,又去開荒了。
蕭晨趕緊吃完,随後去幫忙。
接下來的一個月,楚玉銘和蕭晨都在這裡打造梯田,兩人的努力沒有白費,在山披上開出了五塊梯田。
梯田呈現月牙形,地面平整,田埂堅固,加起來大概有兩畝地。
楚玉銘站在上頭看着山坡上的梯田,成就感滿滿。
“天呐,原來這就是梯田。”
“沒想到楚玉銘那腦袋瓜還能想出這樣的點子。”
“這梯田看起來跟一般的土一樣,可以種糧食了,挺好的。”
楚玉銘和蕭晨的努力都看在村民的眼裡,可以說,梯田是在村民的目光裡一點點成型的。
蕭晨擡起手臂擦了擦臉上的汗,興奮地道:“楚玉銘,我們把梯田開出了。”
“嗯。”楚玉銘從山上下來,“接下來我們把玉米、小麥、高粱、土豆、紅薯種下去。”
誰知蕭晨卻一臉茫然:“玉米、小麥、高粱我知道,土豆和紅薯是什麼?”
楚玉銘也懵了:“你不知道嗎?”
蕭晨更迷惑了:“我應該知道嗎?可是我的确不知道。”
兩個迷糊的人互相對視,好一會兒楚玉銘才反應過來,土豆和紅薯是明朝才傳入我國的,所以在之前沒有這兩種物種,自己所在的古代大概是唐宋時期,所以是沒有這兩種農作物的。
楚玉銘道:“算了,我們先把玉米、小麥、高粱種下去,其他的到時候再說。”
接下來,楚玉銘拿上錢去村裡買種子。
有了錢,楚玉銘順利地把種子買到了,然後拿到地裡育種,小麥不用育種,直接種。
第一塊田就用來種小麥,楚玉銘打土窩,蕭晨就放麥子,兩人合作,把麥子種到了地裡。
随後兩人一起把玉米和高粱育種到了地裡。
育種之後需要一個多月才能移栽,暫時就不用管了。
晚上,兩人躺到床上,楚玉銘開口問:“蕭晨,縣城有沒有賣那種稀奇古怪東西的地方?”
蕭晨道:“有,在碼頭附近,你不知道嗎?”
“我沒注意。”楚玉銘心裡一跳,差點兒露餡兒,“明天我下了工去逛逛,你不用等我吃午飯了。”
“好。”蕭晨應道。
……
次日中午,楚玉銘準時下工,然後往碼頭走。
“楚玉銘,又碰見你了。”石信意外的聲音傳了過來。
楚玉銘轉頭看去,石信看起來又落魄了幾分,而且又瘦了:“你沒有找到活兒幹嗎?”
石信搖搖頭,面色凄苦:“我太瘦弱了,扛不了重物,外貌又不出衆,沒有人要我。”
楚玉銘歎口氣,真是哪個時代都有生活不容易的人:“吃飯了沒?”
石信搖搖頭:“沒有。”
“走,帶你去吃點兒。”楚玉銘帶着石信去了附近的面攤兒,要了兩碗羊雜面。
“多謝你了,一飯之恩我會記在心裡。”石信是個知恩圖報的人,不過楚玉銘并不需要石信報答什麼。
“努力生活,不要輕易放棄。”楚玉銘鼓勵道。
“知道了。”石信話鋒一轉,“你呢?還在店鋪裡當學徒嗎?”
“在,現在已經穩定下來了。”楚玉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