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通行證,兩人回到了本村。
秦書時還有事用忙活,所以便不進門了 。
“今晚麻煩你了,謝謝。”再次道謝後,人遞上燈籠,“這個還給你。”
“拿着吧,這是你的。”秦書時不接燈籠,道了句回了,人便走了。
見人走了,王夏至也轉身回屋,剛進屋,就見一直等着的書玉。
早已經知道消息的秦書玉,見人回來了,可算是松了一口氣,“昨兒陪你去就好了。”
“是我去晚了。”說着又笑道,“但再來一次,我估計還會這樣。”
“一個下午就帶了幾次人,賺了八百!”上一天累死累活的班才二百,昨兒下午輕輕松松就賺到了八百。
貧窮的打工人,現在回想起來 也是美滋滋。
“走走走,我們去吃早餐,我請客。”說着便拉人出門。
“你不知道,我快餓死了,四點半時我倆就吃了跟油條和豆漿,那油條硬的跟法棍一樣,啃的我牙都快蹦了……”
“你這一晚上就記住了個油條?”這家夥的神經真是比電線杆還粗,“果然白擔心你了。”
“哪有,哪有,我都記得呢。”王夏至笑呵呵的拉着人往外出去。
“主要啊,是你弟好,全程有他在前面解決,我就在後面屁颠颠的跟着就行。”說着又道,“等人得空了,還得多謝人家。”
“哦對了,還有這個燈籠,他說給我了,”但這燈籠好貴啊,“你改日幫我還給他吧。”
“他給你了,就不會收回來,你就留着……”
“那,我就留下了,你不知道,我拿着感覺好暖和,就像在漆黑的雨夜烤上了炭火一樣,特暖。”
“那邊是黑了些。”
“不是一般的黑,又黑又冷又怕……”
兩人說着走着,王夏至忽然發現不是去早餐店的那條路啊。
“咱沒走錯路。”
秦書玉表示沒錯,就是這路。
“去哪?”看着有點像是去後山的路。
“去祭拜祭拜,給你添些好運。”
這個可以有!
不一會兒,兩人就到了山腳下。
上山路邊上有個箱子,裡面放着些蠟燭香火,秦書玉拿出一包來,遞給王夏至,并囑咐道,“什麼都不用想,見到祂廟就去上香跪拜,直到見到清泉,喝上一口清泉水後便下來。”
這囑咐的樣式,是讓我一個人去?
“一人去才靈。”秦書玉堅決不陪同,“我在這兒等你。”
“好。”
一手提着燈籠,一手拿着香燭的王夏至,一人開始了上山路。
山路并不黑,沿途百十步就有一盞路燈,照亮前方的路。
人一步步的往上走,能聞到大自然清新的甘甜,聽到風吹樹葉時悅耳的響鈴,看見黎明點亮天空。
随便一步一步的往上走,人的心中漸漸平靜,腦中雜念漸漸清除,唯有虔誠的祭拜,成為她的本能。
點蠟燭、上香、叩拜……走過三座祂廟,直到見到書玉口中的清泉池。
清泉池中靜立着一尊觀音石像,清泉從玉淨瓶中源源不斷的流出,似無根之水天上來……
晨曦的第一縷曙光給觀音披上一層金紗,讓其在世人眼中更加神聖。
點蠟燭、上香、叩拜……虔誠的拜後,再喝了清甜的泉水,人便下山了。
山下,秦書玉還在等候,見人來了便笑道,“我們回去吧”
“好”王夏至點點頭,“我心中的她,好像告訴了我答案,她讓在這兒開店。”
“你确定好了”書玉問道。
“嗯”人轉頭看一看山,笑了笑,“不能讓我的兩萬塊打水漂。”
“的确是……”
兩人吃了頓早餐就回去補覺了。
等人在醒來已經是下午二點了。
“哎呀,起晚了!”人一看二點鐘,急忙忙的從床上爬起來。
起來找秦書玉,人不在,“也不叫我。”本來是打算睡個兩三小時就起來的,結果睡過頭了。
沒見着人,王夏至穿上工衣便出門了。
今天來的人更多了,一個下午人基本都在主街上帶路,給人幫忙,做一些跑腿的活。
到了四點半時,秦書玉打電話過來找人了。
兩人吃了晚飯,脫了工衣,拿着燈籠,混在人群中,跟着大部隊逛夜市、嘗美食、戴花枝、瞧雜技、做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