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阍者的話,徐家仆人今天解釋說徐家長輩最近也沒有在家裡,徐二郎自覺作為小輩不好接待常夫人。但看這幾日的情形,徐家長輩還是沒空回家,讓人一直久等也不合禮數,徐二郎就按父親的話冒昧回帖了。
這一點常夫人倒也理解,近期朝堂确實不太平穩,像常大人就一直在工部未歸,雖然後面有他刻意為之,但大家都很忙也是真的。
而且作為一個經常和其他夫人聚會的社交達人,常夫人對這個兵部的徐郎中也略有耳聞。倒不是别的,而是因為徐郎中喪妻四年而未續娶,作為一個還未不惑便到了五品的鳏夫,不少人家盯上了他,隻是他一直推脫。
一會兒說自己對發妻情誼未盡,一會兒說老母親随阿兄在老家,娶妻得母親做主,反正理由倒是一大堆,隔三差五就能聽到一個新鮮的……
常夫人想着人情債難償,更何況是救命之恩。既然已經得到回帖,而人家長輩也忙着,她便不需介意是誰接待了,不如早點道完謝,也省的總要在心裡惦記着。
于是她又打起精神來,向女兒叮囑了道謝的禮節,備好了明日的衣服。也幸好謝禮早已備好,她們沒有其它要準備的。
第二天一大早,常夫人又叫起了女兒,現在常瑜這個身體也已經漸漸适應早起,不再像開始那樣迷迷糊糊了。
吃完早飯,常瑜先在常瑤的指導下先背了幾段書,寫了幾篇字,時間差不多了,才和常夫人一起坐上了馬車。
而常瑤這回不跟着她們了,她要留在家裡幫弟弟,明日常思遠便要收拾收拾準備回官學了。他現在是國子監四門學學生,還是屢考沒升級,再差就退學那種,學業還是挺緊張的。他隻有在家能放松一點,還得是常大人不在家的時候,不然在家都不能放松 ②。
在一路上,常夫人和常瑜絮叨着徐二郎這一家的各種逸事,常瑜聽得津津有味,倒是沒有了絲毫緊張的感覺。
咋一聽這個徐二郎的阿耶為人也頗為不羁,難怪能教出徐二郎這種傲嬌性子的孩子。因為心情愉悅,時間過得就顯得很快,常瑜還沒聽夠呢,馬車就到了徐二郎家門口。
見到是常夫人帶着常瑜過來道謝,阍者很快就将母女一行人引進了徐宅。常瑜四面觀瞧着徐宅也頗有武官的風格,顯得粗犷大氣。
因常夫人怎麼說也算是長輩,她一來就有仆童跑去找徐二郎,還沒等母女兩個走進院子多少,就見徐二郎急匆匆迎了過來。
“見過常夫人,今日家父家兄均未在家,失禮了。”
“小郎君安好,我們母女今日前來本就是為了謝小郎君救命之恩,何談失禮。”
在徐二郎向常夫人行禮之時,常瑜也跟着阿娘一起向他回禮,不禁擡眼向徐二郎看過去。誰知對方也正擡眼瞄她,兩人一個對視,常瑜還沒反應過來,對方立馬移開了視線。
然後雙方直起身一同往正堂走過去,常瑜看了眼在前面引路的徐二郎,果然見他的耳後又肉眼可見的紅了起來,她忍不住在心裡發出感歎“他可真愛害羞啊……”
常夫人倒是沒注意這些小細節,隻是安靜地走在徐二郎後面。幾人進入正堂坐定,常瑜作為輩分小又是被救的,就先安靜當壁花,聽着常夫人和徐二郎兩個人在那寒暄。
“那日多謝小郎君救下阿瑜,還為阿瑜掩護,今日我們帶了小小謝儀,還望小郎君收下。”說罷便示意仆從将後面的幾擔謝禮擡了進來。
而後常瑜便如常夫人之前教過的,向着徐二郎長揖行禮,“多謝郎君救命之恩。”
見到常瑜行長揖之禮,徐二郎不知是緊張還是怎的,急忙坐直身子還了一禮,還脫口而出一句,“這是應當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雖然知道自己就是個小孩子,但聽到這麼一句還是把常瑜給搞懵了,就保持着長揖的姿勢看向對方。
而徐二郎也被自己脫口而出的話給尬住了,維持着還禮的姿勢,看看常瑜又看看常夫人,最後強行冷靜,擡起下巴,“見到落難之人,自當出手相救,小娘子還請勿要多禮。”
常瑜算是看出來了,這是徐二郎又開始一緊張就傲嬌了,不知道她們母女兩個再看他兩眼,他會不會原地爆炸……
而一旁的常夫人心裡也被他的表現給逗樂了,隻是沒有擺在臉上,怕他更不好意思,于是說起今日常大人也公務繁忙不能一起過來感謝種種,給他解了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