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巴黎音樂學院禮堂内,十八歲的安娜·杜邦站在聚光燈下。
"最後一首作品,《星與戎》改編版,"她對着話筒宣布,"獻給我的外公們。"
琴鍵落下,熟悉的旋律流淌而出,卻多了幾分法蘭西的浪漫色彩。觀衆席上,程星緊握丈夫的手,淚眼朦胧中仿佛看到兩個熟悉的身影坐在角落——年輕的簡甯評委正在給程厲選手打分。
演出結束後的記者會上,有樂評人提問:"杜邦小姐,你的創作靈感來自哪裡?"
安娜舉起手機,屏幕上是一張泛黃的照片——程厲和簡甯在錄音室,頭靠着頭研究樂譜。
"我的外公們告訴我,"她的聲音清澈堅定,"真正的藝術源于真實的人生。"
與此同時,北京簡氏藝術基金會裡,程星正在主持"程厲軍事藝術獎學金"的頒獎典禮。大屏幕上播放着程厲生前的采訪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