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午,方淺去小盧家做家教。
房門被打開的時候,盧瀚文看着門前站着的人,嘴巴張大,呈o字狀,滿臉不敢置信:“方、方老師?!”
方淺看着他吃驚的模樣,笑嘻嘻的:“對呀,認不出來了嗎?”
“那還是認得出來的!”盧瀚文說,“方老師你是去做頭發了嗎?我記得你上周好像還不是這個發型呢。”
“是啊,我昨天去的理發店,還發了朋友圈呢,你沒看到嗎?”
聞言,盧瀚文萎靡道:“我昨天被媽媽押着默寫古詩和聽寫文言文的注釋,都沒有時間玩……”
“好吧。”方淺摸摸鼻子。
她有點心虛,因為讓小盧遭受此般厄運之人,就是她。
帶了盧瀚文一個半學期,方淺已經摸清楚他最大的問題了,小盧腦子動得快,但是在文字記憶方面比較弱,小學時候還好,時間充裕,但是升上初中,本身課業就忙,再加上還有俱樂部的訓練,給他背誦的時間實在是少得可憐。
然而這種基礎的分數不抓不行,因為丢掉實在太可惜了,故而方淺配合盧媽媽,時不時兩人就要檢查他的各項背誦情況,而方式也非常樸素,就是默寫和聽寫。
之所以會選擇這種方式,是因為小盧還有一個很緻命的弱點。
大概是由于從小就接觸電腦和智能手機的緣故,盧瀚文十分擅長打字,不論是手機還是電腦,他的打字速度都很快,而相對應的,就是他寫字的時候,錯别字非常的多!
言歸正傳,看着被默寫和聽寫折磨的可憐小盧,罪魁禍首方淺虛僞地說:“沒事兒,練練對成績好。”
盧瀚文幽怨道:“……但是對我不好。”
方淺默默地轉過頭,假裝沒有聽見。
上課中途,有短暫的十分鐘課間休息。
方淺從包裡摸出水杯,喝了一口,然後埋頭開始改卷子。
盧瀚文看了她一眼,踩着拖鞋蹬蹬蹬地往外小跑,沒過多久,又蹬蹬蹬地小跑回來:“方老師方老師,快來吃水果!”
方淺蓋上紅筆的筆帽,問道:“什麼水果?”
“锵锵锵!是楊梅哦!”
眼前落下一道陰影,一碗盛的滿滿的楊梅被盧瀚文放在桌上,一顆又一顆紫黑色的果實乖巧地躺在碗中,單論顔色就能想象出入口的酸甜。
“謝謝瀚文。”方淺笑着道謝,捏起一顆楊梅,輕咬一口,汁水迸濺,果然很甜,“話說都已經到吃楊梅的季節了啊。”
“是呀是呀,快要到夏天了呢。”盧瀚文也坐到旁邊,和她一起吃。
方淺捏起第二顆楊梅,突然想到什麼:“說起來,你知道楊梅有一種吃法嗎?”
“什麼吃法?”盧瀚文好奇地看向她。
方淺回憶狀:“我以前聽說,好像楊梅可以蘸醬油吃?”
盧瀚文瞪大眼睛,滿臉震驚:“有這種吃法嗎?”
“不知道呀,我之前聽說是廣東人會這麼吃?”方淺繼續吃楊梅,邊吃邊道。
盧瀚文把頭搖得像撥浪鼓:“可我長這麼大都沒有聽說過诶!”
“那我就不清楚了。”方淺從包裡找到紙巾,擦了擦被沾上汁水的指尖,然後點亮手機屏幕,看了眼時間。
“方老師,到上課時間了嗎?”
方淺:“還有三分鐘,你繼續吃吧。”
課間休息結束的時候,這碗楊梅正好被兩人吃完,方淺繼續上課。
不過,關于楊梅蘸醬油的問題,她心裡還是很好奇。
為此,方淺決定問問神奇的朋友圈。
【你在想桃子】:
請問一下神通廣大的朋友圈,聽說廣東人吃楊梅會蘸醬油,這是真的嗎?
很快就有人回複她。
【黃煩煩】:?楊梅蘸醬油?我怎麼從來沒聽說過,真的能吃嗎?聽起來很奇怪啊。你是從哪裡聽說的?
【徐景熙】回複【黃煩煩】:當然能吃!我從小吃到大。
【宋曉】:我奶奶有教過我,菠蘿和楊梅蘸醬油吃,其實很好吃的。
【鄭軒】:嘶,怎麼突然覺得我是假的廣東人?
【于鋒】:我也……
方淺看着他們說法不一的評論,隻感覺更茫然了。
最後還是喻文州進行了科普和解釋。
【喻隊】:不是廣東所有地區都這麼吃,潮汕地區确實有這樣的吃法,但也不是全部。
原來如此!漲知識了!
方淺恍然大悟,總算弄明白了。
>>>
從四月到五月,雖然隻有一個月的時間,但卻發生了很多事情。
其中最值得說道的,就是“興欣大家庭”這個微信群了。
剛被陳果拉進去的時候,方淺是懵逼的,看到聊天框上的群名,她第一反應竟然是:難道葉哥買手機創了個微信号?
畢竟“興欣大家庭”對應的自然是“興欣小家庭”,而後者隻缺葉修一人,她這麼想也無可厚非。
然而等方淺點進去一看,才發現事實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