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哥,我酒量不好……”我想推開他,卻被他攥得更緊。
“不好才要多練嘛,”他哈哈大笑,灌了自己一杯,“聽說你在韓國挺會來事兒的,怎麼回國倒害羞了?”這話像針一樣紮進我心裡,周圍的笑聲也變得刺耳。我知道,在他們眼裡,我就是個從韓國回來的玩物,一個可以随意把玩的商品。
那一晚,我喝了很多酒,胃裡翻江倒海。王鋒的手始終沒離開過我的身體,從腰到腿,帶着令人作嘔的占有欲。直到後半夜,他喝得酩酊大醉,我才趁機溜走。坐在出租車裡,我忍不住吐了出來,司機師傅皺着眉頭遞過來一個塑料袋,“姑娘,喝這麼多幹嘛呀。”
我沒說話,隻是看着車窗外飛逝的霓虹。北京的夜晚和首爾一樣繁華,卻同樣冰冷。回到酒店,Kris已經等在門口,手裡拿着醒酒湯。“涔姐,那總說王鋒對你挺滿意的,電影資源差不多穩了。”
我接過湯碗,卻覺得喉嚨被什麼東西堵住了,難以下咽。“Kris,”我突然問,“你說我是不是很賤?”
Kris愣住了,随即搖搖頭,“涔姐,你隻是想活下去。”
想活下去。多麼卑微的願望。在韓國是這樣,回國了,依舊是這樣。為了活下去,我不得不一次次走進那些金碧輝煌的牢籠,扮演着他們喜歡的角色。
沒過多久,那藍果然把電影劇本給了我。是一部大制作的古裝劇,我演女二号,一個心機深沉的貴妃。開機宴上,我又見到了王鋒,他坐在主位,旁邊是導演和制片人。看到我時,他朝我舉杯,眼神裡的意味不言而喻。席間,制片人過來敬酒,手不規矩地搭在我肩膀上,“涔涔啊,這部戲好好演,後面還有大制作等着你。”
我笑着一一應酬,心裡卻像結了冰。這就是國内的娛樂圈,比韓國更直接,更殘酷。沒有背景,沒有靠山,就隻能用身體換資源,用尊嚴換機會。我以為回國是逃離,卻沒想到隻是從一個牢籠跳進了另一個更大的牢籠。
《追風吧》播出後,我徹底火了。大街小巷都在放“Ring Ring”的主題曲,商場裡貼着我的海報,微博粉絲量暴漲到千萬。可伴随而來的,是鋪天蓋地的黑料。
有人扒出我在韓國時的“黑曆史”,把那些偷拍照和惡意剪輯的視頻發到網上,标題寫着“揭秘歸國女星陳涔的不堪過往:陪酒陪睡換資源”。有人挖出我和李會長、樸導演的“親密”合照,雖然打了碼,但明眼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還有人翻出我在韓國組合時期的采訪,斷章取義地說我“看不起中國粉絲”。
網絡暴力像潮水一樣将我淹沒。每天打開微博,評論區和私信裡都是不堪入目的辱罵和詛咒。“小三”“婊子”“滾出中國”的字眼無處不在。我不敢看手機,不敢上網,把自己關在酒店房間裡,拉上所有窗簾,像一隻受傷的困獸。
雙相情感障礙在這時徹底爆發了。我時而亢奮,在房間裡又唱又跳,把衣服扔得滿地都是,對着鏡子自言自語;時而抑郁,躺在床上幾天不吃不喝,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闆。Kris吓壞了,偷偷聯系了那藍,那藍卻隻是冷冷地說:“讓她鬧,鬧夠了就該拍戲了。”
有一次,我在片場突然情緒失控,把劇本摔在地上,對着導演大喊大叫。所有人都驚呆了,現場一片死寂。那藍聞訊趕來,當着所有人的面甩了我一巴掌,“陳涔你鬧夠了沒有?你以為你是誰?耍大牌也要分場合!”
臉上火辣辣的疼,心裡卻更疼。我看着那藍憤怒的臉,突然笑了起來,笑得眼淚都流了出來。“是啊,我是誰?我就是個瘋子,是你們賺錢的工具,對不對?”
那次之後,那藍給我請了個心理醫生,卻隻是做做樣子。醫生開的藥,我也懶得吃。反正吃不吃,都是一樣的痛苦。
除了網絡暴力,還有來自同行的排擠和陷害。有一次,我參加一個時尚活動,穿了一件設計師朋友為我量身定做的禮服。沒想到,活動結束後,就有營銷号爆料說我“搶穿某一線女星的高定禮服”,配圖是我和那位女星的對比照,下面的評論都是“沒品位”“村姑”。我知道,這是有人故意為之,想踩着我上位。
那藍讓我忍,“娛樂圈就是這樣,誰紅誰被黑,等你哪天夠厲害了,就沒人敢黑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