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澄平侯景,取江淮,克颍川,一時聲望大振,天下之人無敢輕視,滿朝文武惟命是從。高澄晉位齊王,加九錫,相國總百揆,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元善見為此深感惶恐,向侍講荀濟說:“以前高歡在時我因為不能當政而怨恨,現在高歡不在了到了高澄這小子手上,我才知道日子難過啊!你看我朝的社稷還有幾天?”
荀濟勸說:“高王年長知事,這大将軍還年輕難免氣盛無禮。”
“哎”元善見歎了口氣,又問:“昨日的事你知道嗎?”
“昨日何事啊?”
元善見看沒有旁人,隻有一個心腹内侍,就讓其去關門,告訴道:“我昨日在東苑圍獵,騎馬遂獸,都督竟然跟在我馬後大叫:”陛下不要跑馬,大将軍知道了要怪罪,“你聽聽這是什麼話,我還能做什麼?”
“果有此事嗎?”
元善見喪氣道,“這還不算事呢,其他事我不要說,說不出口。”
荀濟詫異:“怎麼還有比這無禮的?”
那小内侍見皇帝不說,隻得接口道:“大人,怎生沒有。這是當着衆人的事,還有在内宮你們不曾見的。前日大将軍與陛下宴飲,端着酒坐到陛下身邊讓陛下喝,陛下看他無禮,說:”國家反正要亡,朕也不想活了。“大将軍砸了酒杯罵說:”朕,朕,狗腳朕!”這還不算又叫崔季舒上來打陛下三拳,然後奮衣而出,我們在旁都吓壞了!”
荀濟聽完瞪眼咋舌,咄咄稱怪。晚間就聯和祠部郎中元瑾,長秋卿劉思逸,華山王元大器、淮南王元宣洪等人入宮密謀誅殺高澄,因宮城内外都被高澄把持耳目衆多不能脫身,所以借口宮中修山,暗地裡挖一道出城的地道。結果地道挖到長秋門就被宮門口的士兵聽見異響,當場識破。
高澄勃然大怒當即帶兵入宮,徑直闖到元善見宮中自己在殿上端坐着質問道:“陛下要謀反嗎?我們父子兩代功存社稷,無負國家。”
元善見臉色發青,氣得發抖。
高澄又吩咐左右,“這一定是嫔妃向陛下出的主意,去後宮将她們抓出來處死。”
元善見忍無可忍,指着高澄爆發道:“自古以來隻聽說過臣子謀反,哪有君主謀反的?高澄你自己不臣何必反來指責我!我自身已經不顧生死,又何惜嫔妃。”
“好,陛下說的是!”高澄起身,大聲叩拜道:“臣有罪。”
元善見更加驚惶失措。
三日後高澄就幽禁元善見于含章堂,把荀濟一幹人等在街市全數烹殺。
經此一事高澄深知留着魏帝就是禍患,這禍患不除國家就不能穩固,遂開始在朝中布置皇帝禅讓事宜,意欲取而代之,高澄的心思近臣皆知,沒有人異議,一個個反而積極籌劃期待着新朝始建自己能得到從龍之功。
高澄府中的廚役蘭京本是梁朝徐州太守蘭欽之子,之前高澄派兵攻取江淮時兵敗為俘。高澄看他人物體面武藝超群,不使他去服苦役收他做貼身膳奴。蘭京大家出身有禮數有見識,高澄很賞識他,可是蘭京大将之子怎麼甘心為人奴仆呢,借着高澄酒後心情好,向高澄懇求能後贖身回梁朝。